当前位置:学历考试>高考

问题:[其他题]

经典阅读_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是故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是故草木之无情也,而鞓红鹤翎,不能不改观于左紫溪绯。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溃而通其所必变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衣者也。
  (《雪涛阁集序》)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21.本文作者▲(人名)和袁宗道、袁中道是“▲派”的代表人物。(2分)
  2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关于文学创作的观点。(3分)

参考答案: 20.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溃而通其所必变/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21.袁宏道公安
  22.主张文随时变,反对盲目拟古。
  【参考译文】文章不能不发生由古代到当代的变化,是时代发展使它这样的。它的美好或丑恶的品质的形成,不是由于少数人的眼光,而是由于追随时势的变化。因此即使没有情感的花草树木也要有所变异,牡丹花中的鞓红和鹤翎等品种,就不能不呈现出左紫、溪绯品种不同的样子。只有认清时势的人,才能像防止河堤溃毁那样防止文章衰败,从而懂得文章变化的规律。古代有古代的时势,当代有当代的时势,模仿古人说话的样子来冒充高古,这就像是在严寒的冬天却穿着夏天的葛布衣裳一样可笑。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微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