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历考试>高考

问题:[其他题]

经典阅读_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荀子·君道》)
  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君以无爱利求民之死力而令行。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韩非子·六反》)
  23.第一则材料中体现的观点与孟子的思想是类似的。(1分)
  24.比较两则材料君主对百姓的态度。(4分)

参考答案: 23.民本
  24.①荀子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认为要想让百姓“为己用,为己死”,为了君主的利益,就必须
  爱护百姓,行利民之政,体现了荀子的民本思想;②而韩非子主张君主对百姓用赤
  裸裸的威压手段和血淋淋的鞭挞去驱使百姓为我所用,这是典型的法家靠威慑役使百姓的思
  想。
  参考译文:
  君主,是百姓的源泉,源泉清澈水流就清澈,源泉污浊水流就污浊。所以拥有国家的人却不能爱护百姓,不能有利于百姓,反倒要求百姓亲近爱戴自己,是办不到的。百姓不亲近爱戴自己,反倒要求百姓为自己使用,为自己卖命,是办不到的。
  君主上级对于民众,有灾难就用他们卖命,安定太平时就使他们竭尽全力。……君主凭着没有仁爱有利的办法求取民众卖命而命令却能贯彻执行。明白的君主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不培养恩爱之心而增强威严之势。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微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