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其他题]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改编《2010年福建省高考总复习纲要》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①之,不处②;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③成名?君子无终食④间违仁,造次⑤于是,颠沛⑥于是。”
【注】①道;指正当手段。②不处:不要。③恶:怎么。④终食:吃完一顿饭。⑤造次:仓促之中。⑥颠沛:危急困难的时候。
23.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中可以看出,孔子主张人们要仁义,但也承认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
B.孔子认为,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
C.孔子主张,富与贵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
D.这一文字说明仁是取舍一切的标准,是人在颠沛流离的时候应该遵守的道德。
24.孔子对“富与贵”的相关主张,今天还有价值吗?请简要说出你的理由。(3分)
●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