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历考试>高考

问题:[作文题]

作文题“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审题立意|范文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
  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五、写作(60分
  1、分析:①老师的感慨,表面上是老师为“家书”这种形式难再遇而伤感,实际上是对传统文化渐渐消隐的忧叹,包含对传统传情达意方式的留恋。②学生甲的观点与理由,强调传统家书的不可替代的意义与价值。③学生乙的观点与理由,应该与时俱进,放弃旧的书写手段,而采用更便捷的现代信息技术。④学生丙的观点与理由,家书并没有消失,只不过是形式变了。只要真诚地表达,何必拘泥于形式这位学生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去思考“家书”“书信”难再遇的问题,在他看来,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家书”。⑤学生丁观点与理由,除了传统文化外,许多东西都会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而悄然改变。
  2、审题立意:“家书”实是传统文化的象征,扣住这一核心,可以这样立意:
  ①珍惜传统文化,不要让传统文化退隐;
  ②传统文化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与价值;
  ③社会的进步越来越方便人们的生活,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事物就该被淘汰;可以改变传统文化的形式,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合拍;
  ④传统文化的形式虽然变了,但内容不一定发生变化,没必要悲观;
  ⑤除了传统文化外,许多东西都会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而悄然改变。
  可从中思考古代与现代、传统与时尚、旧手段与新科技、内容与形式、科技与人文等关系,讨论“传统的东西要不要”“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变与不变”“科技发展的利与弊”等问题。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微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