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24.【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写作材料作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
【答案解析】
写作指导:
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
仔细研读材料,不难发现:这是一则“以事喻理”的哲理故事,材料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马车越空,声音越大。”材料最后一段,点明“空马车”是指那些才能低,内涵少,知识贫乏而喜欢夸夸其谈,自我吹嘘的人;一个人越是高尚,越是有修养,也就越明白自己的不足,因此就会更谦和、低调、稳重,犹如深水无声。
要想成为充实、稳重的“马车”,就要不断地积累知识、技能、学问、本领,给车子“加载”,优化气质,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品位和境界,除此,别无选择。
论述时,要把握“马车”与“声音”的关系,不能只提及一方面,而忽略或不提及另一方面。如立意为“要充实自己”或“要懂得谦逊”,均有失偏颇。
参考例文:
让自己的马车满载
秋天的田野,一望无垠,微风吹拂着金色的稻田,一浪一浪涌向天际。置身稻田之中,不难发现,越是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而那些粒少干瘪的稻子,却总是高傲地昂着头。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那些博学多才的人总是谦虚而又低调,而那些见识短浅的人却骄傲而又自负。
季羡林,从他温和的笑容中,我们看到了他的谦逊。他学贯中西,视野开阔,在许多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然而,他却是那么普通,普通得简直无法把他与周围的人区分开来,以至被学生当做“锅炉工”。他曾辞去“学术泰斗”的桂冠,拒绝“国宝”的美誉。他是如此的谦逊,如此的低调,如此的稳重。
爱因斯坦说过:“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所学过的知识,那么圆圈以外的空白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而且圆圈越大,它的圆周就越长,它与外界接触面就越大。”是啊,马车越空,噪音越大,而那些充满知识的“马车”总是默默无闻地跑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马车负重满载,而不要口若悬河,旁若无人地夸夸其谈,那只会暴露自己的无知。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自恃会说几句英语,逢人便会冒出几个英语单词。一天,一位平凡的老太太与他用英语交谈时,他却只会说“YES”和“NO”。原来,浅薄是表面的滔滔不绝所不能掩盖的。
钱钟书先生在写完《围城》后,引来很多记者的采访,钱先生一句很精彩的话给记者的热情泼了一盆冷水:“如果你觉得鸡蛋好吃,何必一定要认识那只下蛋的鸡呢?”这是何等的谦逊,何等的境界!我们何曾看到季羡林老人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我们又何曾看到钱学森热衷于与别人进行无谓的口水战?
“活到老,学到老”“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是无限的,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充实自己。
低调行事,谦虚为人。以丰富的知识和香草般的品德充实自己的内心。在谦虚中活出自我风采,在低调中攀向成功之巅。
【思路点拨】一、做到审题“三清”:1.看清材料,领会内容。 2.理清内容,提炼中心。 3.读清要求,规范写作。二、做到构思“三扣”:1.扣住材料,明确文章的主题。 2.扣住主题,明确文章的重点。3.扣住重心,明确文章的亮点。三、做到写作“五个一”:一个醒目靓丽的题目;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一个点明主旨的关键句;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一个整洁美观的卷面。
材料作文的写作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以上说的都是实际写作时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方法,希望考生能在平时多做练习、不断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