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历考试>高考

问题:[作文题]

作文题“一少年流浪到寺庙”审题立意|范文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少年流浪到寺庙,每到用餐时,他就惆怅地盯着菩萨,像在祈盼什么,大师见他可怜,便催促弟子快些给他送去食物。
  渐渐地,少年与弟子们熟络起来,再到饿了时便直接找弟子要食物,弟子匆忙地去找大师,可大师总想出各种理由推迟片刻后才让弟子备好食物,还吩咐慢些给他送去。
  如此这般次数多了,弟子疑惑不解地问大师:“为何您以前急着要给少年送食,如今却总在延迟呢?
  大师微微一笑说:“以前他是想吃东西,我们给他送去食物,那是在成全;而如今他是要东西吃,我们再给他送去,则成了迁就。成全是帮他,所以要快;迁就是害他,所以要慢。”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24、作文说明
  这是一则智慧小故事,故事的落脚点在大师的最后一段话:“成全是帮他,所以要快;迁就是害他,所以要慢。”在这句话中,“成全”、“迁就”是造成“快”、“慢”的原因,应为立意的着眼点和归宿点。大致而言,既可以从“成全”的角度立意,如“君子有成人之美”;也可以从“迁就”的角度立意,如“一味迁就是无底线”;还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如“帮助他人要有尺度和分寸”。如果脱离材料内容和范围去谈“感恩”、“快与慢”等,皆属离题作文。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微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