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8.本题60分。请参考2013年高考评分标准评分。
不能损人利己,而应先利人后利己。要真诚善良,与人为善;不可见利忘义,目光短浅。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关怀他人,亦被他人关怀。要想事业成功,就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等等。)
这是一个比喻性话题作文,比喻性话题以形象性语言蕴涵观点,那么怎样才能贴切题旨呢?分析材料、拓展喻体就是写作此类话题的有效方法。
分析材料即透彻理解话题前的提示性材料,把握事件突转、人物冲突及其化解的缘由,从而确定喻体所对应的精神品质。分析材料就是首先把话题作文当作传统的材料作文来剖析。
请阅读下列这则材料:
一个乡下人在城里的商业街开了家店铺,发现这里到处是残砖乱石。邻街的商家说,街上的生意不好做,石头可以使路人和车辆慢下来,进店铺的几率增加了,才能有商机。乡下人却坚决搬走石头,并找人修平了路面,从此,人车畅流,一派繁华,以前绕道的人也回来了。
请以“石头与商机”为话题写篇作文。
话题中的“石头”就是一个典型的喻体,那么从对它的感悟中应该确定什么样的观点才能贴切题旨呢?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到:
①城商利用乱石,使路人与车辆慢下来走进商铺,来扩大商机;乡商搬走石头,修平路面,路人方便了,商机更多了。
②石头满地,商机不多;铺平路面,商机多了。
③石头的保留与去除是事情不同的原因。“巧用”石头是不真诚的城商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但这种手段却是损人以利己使他人陷入困境的旁门左道;搬走石头是质朴的乡商改善环境,方便行人,最终获得成功的美德体现。
商机是事业的成功的关键。那么,是损害他人以求自己的成功,还是先帮助他人后赢得自己的辉煌?孰是孰非,应该倡导与弘扬哪种做法,就可一目了然。由此,可联系的论述角度有:
①不能损人利己,而应先利人后利己。
②要真诚善良,与人为善;不可见利忘义,目光短浅。
③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关怀他人,亦被他人关怀。
④为大家就是为小家,帮助他人亦被他人帮助。
⑤要想事业成功,就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⑥改善环境可促进发展经济。
⑦尊重他人,行善去恶。
⑧发展进步双赢为上等等。
拓展喻体则是抛弃材料,只挖掘话题中核心词语的内涵,然后联系现实确定论点。
“石头与商机”这个话题中,“石头”是平凡的事物,“商机”是成功,所以能否关注平凡的事物就与事业的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着眼于喻体的内涵,可联系的观点与素材有:①巧用平凡,追求成功。②平凡见伟大,善良帮助人。一个小孩用小石子到店铺像大人一样“买”东西,善良的老板犹豫片刻后,收下小石子,给了孩子一些糖果,老人以他的善良影响着一位孩子的成长,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卓越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③摒弃平庸,赢得财富。当淘金者蜂拥而至,却受阻于一条大河,一位冷静的淘金客于是拿出积蓄,买了艘船,没有随众人再奔向产金地,而是留下来摆渡,最终获得了更多的财富,他的成功就是缘于对那些平凡平庸做法的摒弃。④汲取知识,运用智慧,化平凡为神奇。一位农夫买了座农场,满地沙砾,都是响尾蛇,失望之余,他翻阅书籍后,将响尾蛇肉制成罐头,蛇皮送到皮革厂,蛇油等送往药厂,并开设了农庄旅游,由此大获成功等等。因此,直接拓展喻体,合理想象,仍然可以提炼到新颖的观点。
再如下列这则材料:一位声名远扬的木匠常常对徒弟说:“注意了,留一道缝隙。”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就是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师傅总是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请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如何确定“一道缝隙”这个喻体蕴涵的观点呢?分析材料可知:要求“美满”,装修失败;留一道缝隙,即成“绝活”。因而可以联系的观点就有:①不可求全责备,要不为己甚。②推己及人,尊重他人,方可和谐和睦③求善求美还应尊重规律等等。
拓展喻体,联系现实,可以看到:缝隙———空间———社会———机遇、机会。
由此可论述内容有:①留一道缝隙,给他人一次机会,是一种英明,既尊重了他人,又豁达了自己。
②留一道缝隙,给他人一些自由,是一种关爱,自立了他人,轻松与欣慰了自己。
③悲伤时留一道缝隙,别禁锢自己的心灵,要接受他人的关心、温暖与呵护。
④失败时,给自己留道缝隙,不必因不能圆满而自责,因为世界本没有完美的事情,让自己尽快摆脱苦痛,旷达、乐观、更轻松地前行。
⑤了解缝隙即缺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减少缺陷,追求成功。
⑥缝隙即机会,狠抓机会,发展自己。
⑦不给坏人留缝隙,绝不姑息养奸、养痈遗患。
⑧不给自己留缝隙,拒绝牟利者的腐蚀,永葆高尚的情操等等。
总之,比喻性话题既可狠抓提示性材料,深入挖掘,又可直接拓展喻体,联系现实,提炼论点,以展现丰富角度和厚重的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