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五、写作(70分
19.写作
参照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命题意图】
就命题背景而言,此题延续了2012年高考课标卷、北京卷、山东卷、重庆卷等试题对社会热点背后的道德、责任、坚守等传统人文精神思考的命题思路。十八大以后,党和政府提出“让人民更加幸福地生活”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时代性问题,因为幸福不仅仅是占有丰富的物质,更多的是让生命有尊严、有意义、有价值。在此背景下,此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就试题材料而言,此题延用了2012年高考上海卷、山东卷、福建卷等试题的名人名言性材料,目的是鼓励考生能扣住关键词多元化思考、多角度立意,尽量地让立意百花齐放,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审题的单一化。就试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上来看,此题延续了2012年高考广东卷“活在当下”、辽宁卷“大隐隐于‘乐’”、江苏卷“忧与爱”、上海卷“珍惜心中的微光”等试题对自我生活态度的思考,目的是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端正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
【题目分析】
有人站着但他已经死了,有人死了,但他永远站着。
有人活着,那是因为要站着。活着不仅仅是生命的存在,而是要以“站着”的姿态去生存,永远“站着”是他生存的信念。苏武北海牧羊十九年,用青春坚守了民族尊严;马寅初被打成右派永不屈服,用生命坚守了真理;孙天帅拒绝下跪被韩国老板开除,用不屈让世人看到一个大写的中国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此理也!
有人活着,但已经死了,因为他永远趴着。当年的秦桧、溥仪、汪精卫大富大贵地活着,丧失民族尊严的他们在百姓心中早已死了。
有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并且还永远站着!死亡不仅仅是生命的消失,更是一种精神的坚守。屈原投江而死,用生命坚守自己的理想;朱自清宁可饿死,拒吃美国救济粮,用生命捍卫民族尊严;乔布斯走了,但他的苹果公司继续造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