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六、写作
23.等级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50分 内容25分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表达25分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发展等级1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新
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实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⑧用词贴切,句式灵活
⑨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⑩文句有表现力 ○11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
○12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13有个性色彩
说明: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3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③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④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作文评分参考
本题是独词型命题作文,文字浅显,开放性较大,有现实联想性。
立意上,可以从“扶”的本义入手,倡导人际的互助美德,比如扶老携幼、扶危济困等;也可以联系现实,解决“老人跌倒,扶不扶”的困局;还可以拓展到国与国之间、经济体之间相互扶助、共度危机等现象
文体上,作为议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新颖充实多样、论证有条理,对于形象化、深刻化、机智新颖的文章要敢于打50分以上的高分。一些较出彩的论述参考如下: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扶持。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
扶,还是不扶,这是个问题
路遇跌倒老人是否扶起却成了道德难题,从根本上说,是社会诚信系统出了问题
一边是道德崩溃,一边是渴求好人。彭宇案引发的关注,正是是我们对公民道德信仰匮乏的焦虑和重建道德纽带的渴望的体现。这个双面的社会,正是一个道德分裂的社会。
卫生部出台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其实,该扶起的更应该是我们的“道德”。
“扶不扶老太太”的命题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持续困扰着国人,不扶者、被扶而反诬者、围观者,人人都是实实在在的“跌倒者”。
常识溃败,人人都是受害者,结局必然是陷入“互为伤害”的社会纠结不能自拔。
“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常识被击溃了,过分拨打利益算盘的结果,造就了“互相伤害”的土壤,具体的受害,潜在的受害;直接的受害,间接的受害,只有方式的不同,没有本质的不同。
道德不仅是一种倡导,更需要着眼于每一处细节的“建设”,营造健康的社会道德环境、法制环境,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务虚的道德呼吁不会让道德“扶摇直上九万里”,只会造就“扶不起的阿斗”
扶起“跌倒”的信任需要社会合力,既要从道德层面上弘扬美德,又要从法律层面上对诬陷行为进行惩罚,让公众在伸出道德援手时免除后顾之忧。
对于优秀记叙文,要求情节有一定波澜感、情景描写较丰富、细节刻画富有功力、情感渗透含蓄而饱满。
其他常规评分标准参见2011年湖北省高考评分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