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7.探析脉络:
这一作文命题贴近现实生活,散发出浓郁的人文气息。
支撑是一种不随波逐流的操守,是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是一种憧憬美好未来的信念。支撑,无论是对个人的成长,还是对集体的发展,抑或是对国家民族的兴旺,都不可或缺,不可须臾离弃。而在现实生活中,因失去支撑而发生的可悲可鄙的事情,不一而足。这个命题有价值,有写头。引出标题的三段材料,由点到面,缘果求因,涉及面广,发散性强。但考生无论选择何种文体,都应抓住一点,深挖下去,要在“支撑”的意义和作用上做足文章。
佳作展台:
支撑
仰望浩渺的苍穹,一颗颗永不殒命的星星是文学的灵魂,点亮了我们心灵的明灯。凝视奔腾的江水,一片片激荡的洪流是文学的缩影,冲击着我们心灵的最深处。文人骚客用笔述说着历史、人世的代谢,抒发着沧桑的感叹,他们的作品支撑起中华五千年的璀璨文化。
《诗经》支撑起劳动人民朴实淳厚的文化。“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抒发了人们对美的追求。“桃之天天,灼灼其华”,表达了人们对于孙满堂的向往。这些都是最为朴实的愿望,他们真实地写意着对于美好生活的理解与幢憬,再加以丰富的联想与想像,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景象。诗篇朴实而不失华丽,淳厚而不失委婉,清新而不失妩媚。朴实与淳厚是《诗经》不变的旋律。《诗经》支撑起现实风的文化。
李白的诗歌支撑起唐代诗飘逸、洒脱、向往自由的文化风尚。李白的诗歌气势磅礴,充满个性与自由的色彩。文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洒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充满及时行乐的快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洋溢着文人刚毅不屈的傲骨之气。“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又是何等的自由开放。李白的诗歌支撑起自由风的文化。
苏轼的词作支撑起宋词豪放、雄浑的艺术风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亘古不泯的词句深深印刻在每位中华儿女的心中。磅礴气势是苏轼词的主旋律,保家卫国是苏词的中心内容,英雄无用武之地是苏词抒发的感慨。他的词执著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洋溢着坚定、乐观、旷达的精神。苏词支撑起豪放风的文化。
曹雪芹的《红楼梦》支撑起明清小说含蓄的文化。小说以宝黛之间的爱情为线索引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爱恨情仇,描绘出一段由盛转衰的历史画面。整部小说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但又将历史的真相隐藏在文字的背后,甄士隐、贾雨村到底谁是谁非,通灵幻境又悟得怎样的仙缘,暗示怎样的人生命运,含蓄、隐晦,令人回味无穷。
《红楼梦》支撑起含蓄风的文化。
中国文学支撑起中国文化的天空,这些文学留给我们无尽的享受。我们在中华文学的熏陶中体会着历史的沧桑,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赏评:
本文非常大气。中华文化是多元的文化,作者选取《诗经》、李白的诗歌、苏轼的词作、曹雪芹的《红楼梦》这四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让它们支撑起中华文化的现实风、自由风、豪放风和含蓄风,使我们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文章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清晰,是一篇堪称典范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