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历考试>高考

问题:[作文题]

作文题目_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深处_审题立意|范文

21.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吴兴杂诗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 21.【文题解读】
  本题可以有以下写作角度:
  从人的角度诗歌的后两句体现“因地制宜”的规律,可以联想到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文制宜,因国制宜,因楼制宜,因价制宜等等。
  从水的角度水抱城郭,深处可种菱,浅出可种稻,不深不浅处可种荷花,无水的岸边可住人家。水有上善之德,泰勒说:“水是万物本源”。水影响了整个生态和世界的变迁。由此还可以联想到一切作为本源的东西,如炎黄、风骚、儒家文化圈等。
  从美的角度本诗用明白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吴兴的美景,“美”是从阅读整诗的感受的角度提炼出来的哲理。马克思主义美学观认为“美是主客体的和谐统一”,简言之,就是“和谐为美”。可以联想五官和谐之美、自然和谐之美、人际和谐之美、国家和谐之美、和谐世界理念。不和谐的是强拆、污染、贸易战争、世界霸权等。
  值得注意的是本年度作文题审题立意有难度,尤其对理科生。难在首先要读懂诗歌,弄懂哲理,许多学生第一步就困难。其二要根据哲理思考和联想进行立意。其三本诗的哲理不是立意角度,命题要求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有的学生直接用哲理去立意,肯定不佳。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微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