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历考试>高考

问题:[现代文题]

《大回》阅读题及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大回冯骥才(1)大回姓回,人高马大,手大脚大嘴大耳朵大,人叫他大回。叫惯了大回,反倒没人知道他的名字。
  (2)大回是能人,专攻垂钓。手里一根竹竿子,就是钓鱼竿;一个使针敲成的钩,就是鱼钩;一根纳鞋底子用的上了蜡的细线绳,就是鱼线;还有一片鸽子的羽毛拴在线绳上,就是鱼漂。只凭这几样再普通不过的东西,他蹲在坑边,顶多七天,能把坑里几千条鱼钓光了。连鱼秧子也逃不掉。
  (3)甭管水里的鱼多杂,他想要哪种就专上哪种鱼;他还能钓完公鱼钓母鱼,一对对地往上钓。他钓的大鱼比他还沉,钓的小鱼比鱼钩还小。
  (4)人说钓鱼凭的是运气,他凭的是能耐。
  (5)钓鲫鱼用的红虫子,又小又细,好赛线头,而且只有一层薄皮儿,里边一兜儿血红的水。要想把鱼钩穿进去,那可不易;弄不好钩尖一斜,一股红水出来,单剩下一层皮儿了。可人家大回把红虫子全放在嘴里,在腮帮子那里存着。用的时候,手指捏着鱼钩,张开嘴把钩往里边一挂,保管把那小红虫漂漂亮亮穿在鱼钩上。就这手活,谁会?
  (6)他无论钓什么都有绝法,比方钓王八。
  (7)钓鱼时勾到王八,都是竿儿弯,线不动,很容易疑惑是勾上了水下边的石块。心里急,一使劲,线断了!大回不急,稳稳绷住。停了会儿,见线一走,认准那是王八在爬,就更不急着提竿。尤其大王八,被鱼钓勾住之后,便用两只前爪子抓住了草,假若用力提竿,竿不折线断。每到这时候,大回便从腰间摸出一个铜环,从鱼竿的底把套进去,穿过鱼竿一松手,铜环便顺着鱼线溜下去。水底下的王八正吃着劲儿,忽见一个锃亮的东西直朝自己的脑袋飞来,不知是嘛,扬起前爪子一挡,这便松开下边的草。嘿,就势把它舒舒服服地提上来!
  (8)这招这法,还在哪儿见过?
  (9)天津卫人过年有个风俗,便是放生。就是把一条活鲤鱼放到河里。为的是行善,求好报。放鱼时,要在鱼的北鳍上拴一根红绳,做个记号。倘若第二年把这鱼打上来,就再拴一根红绳。第三年照样还拴一根。据说这种背上拴着三根红绳的鲤鱼,放到河里,可以跳龙门。一切人间的福禄寿财,就全招来了。
  (10)可是鲤鱼到处有,拴红绳的鱼无处弄到。鱼要是给鱼钩勾过一次,就变得又灵又贼。拴一根红绳的鲤鱼在鱼市上偶尔还能看见,拴两根红绳的鲤鱼看不见,拴三根红绳的连撒网打鱼的也没瞧见过。你想花大价钱买,他会笑着说:“你有本事把河淘干了,我就有本事把它弄上来。”
  (11)怎么办?找大回。天津卫八大家都是一进腊月,就跟大回定这种三根红绳的鲤鱼了。
  (12)大回站在河边,看好鱼道。鱼道就是鱼在水里常走的路,大回有双神眼,能一眼看到水里。他瞧准鲤鱼常呆的地界,把一个面团扔下去。这面团比栗子大,小鱼吃不进嘴,大鱼一口一个。贼乎乎的大鱼冒着危险试着吃,一吃没事,第二天再来一个,胆儿便渐渐大起,以后见了面团张嘴就吞。半个月二十天后,大回心想差不多了,用鱼钩勾个面团扔下去。错不了——一条拴红绳的大鲤鱼就结结实实绷住了。
  (13)可是这法子最多只能钓到拴两根红绳的鲤鱼。三根红绳的鲤鱼决不上钩。这三根绳的鲤鱼已经被钓到三次,就是吃屎也不敢再吃面团了。使嘛法子?就用小孩的巴巴做鱼食!大回不是把鱼琢磨透了?
  (14)南门外那些水坑,哪个坑里有嘛鱼,哪个坑里的鱼大小,哪个坑的鱼有多少条,他心里全一清二楚。他能把坑里的鱼全钓绝了,但他也决不把任何一个坑里的鱼钓绝了。钓绝了,他玩嘛?故而,小鱼不钓,等它长大;母鱼不钓,等它潲子。远近钓者就称他“鱼绝后”,这可不是骂他,是夸他。
  (15)这外号并不好——
  (16)民国三年,夏至后转一天。大回钓了一天鱼,人困马乏。多半辈子,整天站在坑边河边,风吹日晒,身子里的油耗得差不多了。他在鼓楼北的聚合成饭庄,吃饱肚子喝足酒,提着一篓子鱼摇摇晃晃回家。走不动就靠墙睡会儿。他家在北城根,这一段路不近,他走走停停直到午夜,迷迷糊糊就趴在大街上了。这时街上走过来一辆拉东西的马车,赶车人在车上睡着了。但就是醒着也瞧不见他——凑巧这段路的几盏街灯给风吹灭了。这真是该活死不了,该死活不了。马车从他身上压过去时,车夫那老家伙睡得太死,居然也没觉出来,转天亮才叫人发现,大回给车压成一个片儿了,赛张纸似的贴在地面上。奇怪的是,人压瘪了,鱼篓子却没压着,里边的鱼还都活着。等巡警一追查,更奇怪的是,那车上拉的东西,竟然是一车鱼!这事叫人听了一怔一惊,脖子后边冒出凉气来。
  (17)有人说,这事坏就坏在他那个外号上了,“鱼绝后”就是叫“鱼”把他“绝后”了。但也有人说,这是上天的报应,他一辈子钓的鱼实在太多了,龙王爷叫他去以命抵命。可事情传到东城里的文人裴文锦——裴五爷那里,人家念书的人说的话就另一个味儿了。人家说:
  (18)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
  (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没有人知道大回的真正名字,说明大回不仅极为普通,而且极为聪明和能耐。
  B.“连鱼秧子也逃不掉”表明了大回钓技的高超,但他却不会把任何一个坑里的鱼钓绝了。
  C.第七段描写了钓王八的细节,说明了天津卫八大家找大回定鲤鱼的原因——有绝法。
  D.小说中作者语言叙事简洁,朴实无华,功力十足,文白夹杂,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
  E.作品的巧妙在于渲染大回钓鱼的技艺高超之后,笔锋一转安排了这样一个结局:被马车压成了一个“片儿”。
  (2)通观全文,分析大回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6分)
  (3)小说第九段介绍了天津卫人过年“放生”这一风俗,其作用是什么?(6分)
  (4)小说的最后一句话:“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令人深思,你是否同意?结合全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感受。(8分)

参考答案:
  AD
  大回是一个①长相奇特②钓鱼技巧高超最后死在了自己的能耐上④市井小人物
  ①“放生”为了“求好报”,与大回的钓鱼形成对比②暗示了大回的“恶报“③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内涵。
  这句暗含了诸多深意的话语对于个人也许仅仅是一种朴素的人生哲理,但对于整个人类来说,却更像是一种警示。①从大回的死因来看,大回是死在了他的能耐上,他钓了一天鱼,人困马乏,多半辈子钓鱼,油耗得差不多了,能耐损耗了他的健康,才有了这次事故②他的能耐表现太过分,给其它事物带来伤害,最终招致灾难。③而人类的“能耐”是越来越大了,但我们又不能不清醒地看到,人类文明的进步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对大自然的征服和性改造,我们在向大自然奏响胜利号角的同时也承受了大自然的严厉报复。
  
  试题分析:A项最后半句推理无据。D项错在“文白夹杂”,小说运用天津方言,富有口语化特征。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的选项D为文章特色概括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结合情节,找出人物的特点,从表及里逐点概括。本文对大回的性格特点写得不多,主要是在他的能耐上,以及这种能耐的运用和对命运的影响上。因此,分析这个人物特征,也只有从这个角度入手。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如本题大回是一个长相奇特,钓鱼技巧高超,最后死在了自己的能耐上,市井小人物。
  试题分析:这个风俗看起来跟大回无关,但我们在思考其作用时,一般要顾到四个方向:环境、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从环境上看,展示了大回的能耐与环境的冲突;从情节上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后文写他的钓鱼绝活作了铺垫;从人物形象上看,突出了他的能耐;从主题上看,突出了他的报应——死在能耐上。
  【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分析作用也首先概括语段所写的内容,分析作用要注意明确小说的文体特征,联系问题特征进行分析,首先从情节本身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然后分析对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作用,最后分析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方面的作用。分析时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开头主要是引起下文、铺垫,中间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深化或升华主旨。如本题从环境上看,展示了大回的能耐与环境的冲突;从情节上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后文写他的钓鱼绝活作了铺垫;从人物形象上看,突出了他的能耐;从主题上看,突出了他的报应——死在能耐上。
  试题分析:这句话在小说的结尾,是卒章显志。一要结合小说的情节,从情节中找到与此相关的因素;二要结合主题来思考,分析小说的主题;三要联系生活现象,谈自己的感受或启发:一味逞能不知节制,终将招致恶果。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本题第一问就是如此,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的内涵,然后说明“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内涵,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如从大回的死因来看,大回是死在了他的能耐上,他钓了一天鱼,人困马乏,多半辈子钓鱼,油耗得差不多了,能耐损耗了他的健康,才有了这次事故。他的能耐表现太过分,给其它事物带来伤害,最终招致灾难。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微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