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历考试>高考

问题:[现代文题]

《考据、批评与欣赏》阅读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
  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⑥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
  ⑦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们的就是没,违背它们的就是丑。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
  ⑧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郎士说:“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凡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这是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时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
  ⑨“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城建,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经验。
  ⑩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我小时候欢喜读《花月痕》①一类的东西,现在想来不禁赧颜,究竟是从前对还是现在对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
  ⑪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有个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
  (有删改)
  【注】①《花月痕》:清代长篇小说,情调缠绵哀怨。
  1.第②段画线的词语“现身说法”在文中是指。(2分)
  2.第②段详细列举“功课”内容,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流露出作者对纯考据工作不满的态度。
  B.证明考据学者只做这种无意义的功夫。
  C.有助于读者对考据工作形成感性认识。
  D.为“考据对欣赏是题外事”提供证据。
  3.概括“法官”式文学批评的特点。(3分)
  4.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①段提出文章讨论的对象,总领全文。
  B.第②~⑤段着重阐述了作者对考据的看法。
  C.第⑨⑩段分别对第⑦⑧段进行了深入分析。
  D.第⑪段总括了上文,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5.下列推断与文章一致的一项是()(3分)
  A.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的人不都是学者。
  B.如果不欣赏形象本身,就不能得到美感经验。
  C.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文学批评也是一种考据。
  D.“法官”式文学批评者不认为《麦克白》是一部悲剧。
  6.分析作者与印象派在文学批评观点上的异同。(5分)

参考答案: 事件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观点句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论述角度、论述层次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论证方法、论据二、“文章结构”是指文字材料的组织和安排方法,它是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文章思路”是指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上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多个方面沿着一条中心线索,把要表达作者思想的文字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梳理思路的思维切入点:1、由标题入手,以主题(中心论点为先导寻找思路。2、捕捉关键句。从内容上看:主旨句、观点句、概括句、情感句。从结构上看: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置于文首、文尾或段首、段尾的句子。3、特别捕捉那些能标志层次、思路的关键词,它们对分析思路大有帮助。关联词,如表并列的“和”“以及”“另一方面”“同时”;表递进的“不仅如此,而且”“甚至”“更进一步讲”;表转折的“然而”“不过”“其实”“与其相反”;表因果的“因此”“所以”“总而言之”。顺序词,顺序词能表示材料的主次轻重或问题的几个方面,如“首先”“其次”“第一”“第二”等。
  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推断与文章一致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第一段提到“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所以A项错误;第六段提到“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C项的叙述与原文不符;D.“法官”式文学批评者不认为《麦克白》是一部悲剧。原文第七段提到“证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这句话是说作为坏人的麦可白不应该做悲剧主角,而不是否定《麦克白》是-部悲剧。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A说法太绝对;C项偷换概念;D项曲解文意。
  6.【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分析作者与印象派在文学批评观点上的异同”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找准范围,挑选出相关段落,即⑤⑧⑨⑩四段。然后概括即可。第⑤段“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第⑧段“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第⑩段“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指的是第⑨段相关内容,从这里可以筛选出二者的相同点。根据第⑩段“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与第⑨段对比,不难得出不同点,然后分条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对于筛选概括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文中找答题的区域。比如本题,“作者与印象派在文学批评观点上的异同”,既然是“异同”,自然应是多角度,而且是“文学批评观点上”的。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微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