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现代文题]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窗内窗外李冰①曾正儿八经习画数年,可惜早已放下画笔,辜负当年对我寄望殷殷的老师,所幸保留了观赏美术作品的感性和兴趣。观名家名作,看新秀新作,养眼养心。
②日间浏览到一组《窗》为主题的系列作品,觉耳目一新,甚喜,我猜那应是出自青年作者之手,画作清新而有意趣,煞是可爱。那一扇扇“窗”,无论从窗内或是窗外读去,宛如读着一个个故事,读着作者的心思情致。我的想象力也随之在这意趣撩人的窗户中穿梭:这一幅应是描画受困于庸常平淡的窗内生活,当疲惫的目光透过一处微亮的“窗”,于“他”,也许看到的是明天。另一幅青藤掩映的一扇窗,雨过天晴,洗刷过的青藤更可爱了。这样的窗户,该消减窗内窗外几多烦恼喧嚣!再看一处古旧窗前的凝望,那是否在细听风中传来远方的呼唤?还有这站在明媚窗外的等待,温暖洒进心扉……
③艺术的动人,有时候是因为它弥补了我们生活的欠缺。不是么?这些自然悦目有情调有韵味的小窗,现实中已难得一睹!就如都市里的你我,即便居住所谓的园林式小区,窗外草木蔚蔚,曲径通幽,窗内布局装饰,不无艺术,但总是有不搭调的金属网罩住了窗内的你、隔开了窗外的我。当然,这怨不得那些生硬的近乎清一色的窗户不艺术。凡事总得先求个安全!让钢管铝条忠实如保镖日夜守护家中的你,然后才能坐享窗内宁馨,怡然一探窗外风景。这不正契合心理学家所揭示的需求层次心理——先得满足安全感,然后才有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
④不过,坚硬的金属窗罩,其实也硬化不了我们的情意——只要心是柔软的。
⑤有幸遇上打开国门的年月,我家一代又一代亲人先后读书求学散居海外,间或还有不同肤色的国际友人来访,因此邻里戏称我家为“联合国”。这“国际家庭”听起来有趣,实则个中滋味!不说天各一方,几多孤寂化作诗情,单说家中的窗户见证了多少迎来送往易感动情的时刻。2·1·c·n·j·y
⑥当算准远方亲人归家的某个时辰,家中老人必一早坐在窗台前,昏花的眼神紧紧聚焦着楼下树木掩映的小区路径,直到风尘仆仆的熟悉身影出现……欢聚的日子转瞬即逝,游子又该启程,老人这边刚在家门口跟儿孙道别,那边一转身必是靠着窗户,再多看一眼楼下拖箱背囊的儿孙远去的背影。这种时候,横一条竖一条冷冷硬硬的金属管在依依的目光中一概隐身!而这样的情景,总使我心和眼一并潮湿。回想多年以前,小不点的儿子寄养在他外婆处,每个周六黄昏我赶班车回娘家。踏入小巷,必先举目望向我家那扇沿街窗户,因为我知小儿子早已待在窗台,攥着窗棂,伸长脖子,低头搜索着他的妈妈。未知当日小儿等待的心思如何,想来焦灼总是难免的。就如同今天,我倚窗等待他的归来、目送他的远去,心中满满的焦灼和不舍。生活像是往前走着,又像是这么轮回着。不同的是窗子的位置造型材质,相同的是一代又一代难以割舍的亲情!
⑦窗是心灵落脚的地方。一扇窗有一扇窗的故事,故事中有着你也有着我,不管你我是在窗内还是在窗外。
(选自《百姓生活》2015年01期)
16.文章第②段作者说“画作清新而有意趣,煞是可爱”,请说说它的“可爱”之处?(4分)
17.文中第③段写都市里金属网罩住的窗户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18.作者以生活中常见的窗为题材,从这常见的窗中读出了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说说“窗”的丰富内涵。(6分)
●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