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历考试>高考

问题:[现代文题]

《落叶》阅读题及答案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1分)
  落叶永井荷风①美国的树叶最经不住秋天了。九月的午后炎热难耐,人们还在谈论夏天是否过去,夜间一场重霜,槲、榆、菩提树,尤其是枫树那像梧桐般硕大的叶子,仍像夏天一样颜色没有改变,也没有刮风,但却一片片沉重而懒散地纷纷飘落下来了。当我看到周围一派秋色,看到在朝夕砭人肌肤的风里,雨一般飘飞的落叶,我是如何深深陷入悲哀之中啊!
  ②夕暮里,我独自一人坐在公园水池边的长椅上。只听到高高树梢传来松鼠觅食的叫声,灰色的阴霾的天空,梦一般渐渐沉浸在浓重的暮色里,半夜也许会下雨吧?周围高大的榆树梢头,不断地飘落下来成团的细小的树叶。仔细一听,仿佛能听到树叶和树叶相互摩擦的响声。这是树叶们共同走向灭亡前的窃窃私语吧?有的落在我的帽子、肩头和膝盖上。有的没有风的引诱,却远远飞落到水面上,远远地,远远地流走了。
  ③我把手搭在长椅背上,陷入了深思。忽然想起诗人魏尔伦将人比作落叶的《秋之歌》:“被轻薄的风儿载着,我是彷徨不定的落叶。”联想眼下,人在旅途,我曾经多少次看到被异乡的土地埋葬的落叶啊!
  ④来美国那年正值秋天,当时我在太平洋沿岸。第二年在密苏里平原,在密执安湖畔,在华盛顿街头……在纽约已经是第二次看到落叶了。去年刚刚看到这座城市的落叶的时候,我是多么骄傲、得意和幸福啊!我盲目地相信自己,每个星期日都到这个池畔眺望散步者的杂沓的身影。不久,树叶落光了,寒风吹折了枝条,雪遮蔽了草地。——演艺界交往的时节到来了。从莎士比亚、拉辛,到易卜生,我看过各种舞台,贪婪地吞食着世界古今各种艺术作品。我不仅为能全部体味瓦格纳的理想而自鸣得意,而且想早日成为日本未来社会新歌剧的奠基人。带着这种心情,我听管弦乐,还时常进入美术馆大门,评论罗丹的雕塑和莫奈的绘画。很快,冬季就过去了。光秃秃的树梢又长出嫩芽,开满了花朵。穿着沉重外套的人又换上轻快的春装。我也和世人一样买了新衣新鞋新帽。
  ⑤我歪戴着帽子,一手拄着拐杖,腋下夹着一本诗集,对着镜子打量一番,这才出了大门,向着春天午后游人如织的公园走去。我照例在池畔转了一圈儿,然后来到排列着莎士比亚、司各特和彭斯铜像的广阔的林荫大道,坐在长椅上。这时,和暖的春阳照在身上,仿佛进入恍惚的梦境,感到自己也加入了不朽的诗圣们的行列。悄然遥望四周,道路两旁一排排大树长出了美丽的嫩叶。树梢上面的蓝天一碧如洗,道路左右海洋般广阔的草地一派浓绿,令人神清气爽。
  ⑥不断有轻装的青年女子或驾马车或骑在马上从我眼前通过。我只觉得她们都是朝我这边眺望着微笑着走过去的。当我看到年轻中更加年轻、美丽中更加美丽的女人的笑脸,就无端幻想着幸福的恋情……我用完满的英语写了一部作品,读了我的书的女子慕名来访。我们一起谈人生,谈诗,终于说出了各自的秘密。然后我们结了婚,在长岛或新泽西州海边的乡村建立了家庭,从纽约往来只需一两小时。这是一个小小的村庄,周围有樱花和苹果园。穿过后面的森林就是广阔的牧场,从这里可以遥望大海。我在春或夏的午后,秋日的傍晚,冬天的白昼,横躺在窗前的长椅上读书。倦了,就昏昏沉沉地睡去。这时,从邻室缓缓传来优美的李斯特的奏鸣曲。我从妻子弹奏的钢琴曲里蓦然醒来……回到现实之中,我发现自己依然坐在黄昏冷风扑面的长椅上。
  ⑦在这样的白日梦里,我度过了春天,也走过了夏天,如今又是秋季。看到纷飞的落叶,我好似失落了一场昔日的恋情。
  ⑧树叶不久就要落光了。戏剧节和音乐节将伴随寒冷的北风一起到来。街头十字路口和停车场的墙壁将到处贴满剧场的广告和音乐家的肖像。然而,我还能和去年一样,作为一名肆无忌惮的幸福的艺坛观察者而存在吗?明年春天我还能再次陶醉于如烟的梦境之中吗?
  ⑨沉醉,是人类的生命。我们在不断地追逐爱情、追逐成功的美梦。但是我们并不是真的指望所有美梦都能成真,只是不断地追求着空洞的幻影,并在想象和希望中自我沉醉罢了。波德莱尔说过:“醉,这是唯一的问题。为了不去感到时间那可怕的重负,让它不至于使您屈膝于地,您就应该不停地陶醉。美酒、诗歌、道德,什么都行。当你在宫殿的石阶上,在山谷间的草地上,或者在寂静的房间里,突然醒来,那么请你去问问:风、波浪、星星,鸟群,或者向钟表以及一切可以飞动、旋转、歌唱、说话的东西发问:现在是什么时候?风、波浪、星星、鸟群、钟表会这样回答:现在是应该沉醉的时候,如果你不愿做‘时间’的痛苦的奴隶,你就应该无休止地沉醉下去。”
  ⑩四周早已是黑夜。树林暗了,天空暗了,池水暗了。我仍然没有离开长椅,一直眺望着林子里在电灯照耀下频频飞散的树叶。
  1906年10月
  【注】永井荷风(1879——1959),日本作家。本文是作者游历欧美归国后所做的《美利坚物语》中的一篇。陈德文译,有删改。
  7.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美国的树叶最经不住秋天”?(3分)
  8.下面的景物描写与第②段有相通之处,请从形象和情感两个角度赏析这两段文字。(4分)
  寂寞地停留在河边的卖宵夜的纸灯,雨夜啼月的杜鹃,阵雨中散落的秋天木叶,落花飘风的钟声,途中日暮的山路的雪,凡是无常无告无望的,使人无端嗟叹此世只是一梦的,这样的一切东西,于我都是可亲,于我都是可怀。(选自永井荷风((我爱浮世绘》)
  9.第③段画线的诗句有两种译文,你更喜欢哪一种?请从语言形式的角度赏析。(3分)
  我,宛如转蓬
  听凭恶风被轻薄的风儿载着
  送我漂泊我是彷徨不定的落叶
  海北天南
  像一片
  枯叶
  (向轩译)(陈德文译)
  10.对第⑨段的“沉醉”评说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沉醉”是追逐爱情和成功而无法实现时的一种美丽幻觉。
  B、“沉醉”于美好的景致和事物,可以让人忘记时间的重负。
  C、作者希望以“沉醉”来脱俗,可又处在无法离俗的矛盾中。
  D、作者借波德莱尔的话感叹“沉醉”,其实不过是一种逃避。
  11.联系全文,分析作者以“落叶”作为本文标题的理由。(4分)
  12.第⑧段画线句是作者提出的问题,请在理解本文的基础上,对作者的问题进行探究,提出自己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命题分析】
  这篇阅读选文偏难,对作者和文章背景有一定了解有助于理解文章思想。文末注给了极大的提示作用:“本文是作者游历欧美归国后所做的《美利坚物语》中的一篇”,这提醒我们,在阅读时也需要注意文章的“注”。
  本文选自永井荷风的散文集《美利坚物语》。永井荷风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开始全盘西化。1903年,永井荷风奉父命只身前往美国游学、工作,在深刻地了解了美国及美国文化的同时,他也重新思考了日本人的精神和现实是否经得住“西方化”的冲击、美国式的社会模式是否能让明治时期的日本人获得精神上的安宁和生活上的富足。《美利坚物语》一书共24篇散文,正是表现了作者的这些反观和反思。
  本篇属于抒情散文,以“落叶”为线索,写了作者在长椅上看着落叶产生了对“美国梦”的浮想联翩,同时也对前路产生了困惑。文章结构:
  从题型上看,这次模考对文学文本阅读的考查向2014年的上海高考题看齐,具有以下特点:
  1.文章内容理解题比重较大,包括对重点词语、句子和标题的理解。比如第1题对文章首句的分析,第10题对重要词语“沉醉”的理解,第11题对标题《落叶》的分析。这些都是往年高考的常考、必考题,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散文中的重点词句,包括词句的本意、内涵和效果、作用等。
  2.文章情感主旨类题目常考不衰。第8题要求从形象和情感两方面分析文本,并举出作者的另一篇文字。这类题目是常考热点。只要紧扣题意,联系文本进行分析,本题分数稳拿。要格外留意题目要求是比较异还是比较同,分析时不可偏废其一造成丢分。
  3.语言风格题形式新颖。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是历年高考重点之一,相似题型有2012年《冬阳•童年•骆驼队》的第10题。与以往在高考中出现的题目不同,本题要求对语言风格不同的译文进行比较。部分考生在做这类题目时常常会陷入没有自己的话可以说的尴尬境地,而只能以套话应试。部分考生则能认真分析具体的句子的具体的语言风格,从文本实际出发,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结合例子进行恰当的分析。
  4.出现难度比较大的拓展类型题,对学生的思维开拓提出更高要求。这类题型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必须联系文本,联系实际,联系自身。说的再通俗一点就是能够根据文章的内容联想到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或是在文章中能读出自己或是社会的影子,文章对于我们目前的学习有什么帮助和指导意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走近文本,再走出文本。由于这类题型难度较大,高考也越来越倾向于出这样的开放性题目,还需要考生多加注意。
  
  7.此处作者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一方面形象地说明在九月份暑气尚存的时候,美国的树木就已经纷纷落叶的自然现象;另一方面表达了自己身在异国他乡,随着秋叶飘落而产生了联翩思绪和哀伤。
  8.两段文字都属于景物描写,通过松鼠、阴天、暮色、树叶、杜鹃、纸灯、山雪等意象,渲染了萧索、落寞的氛围,烘托了作者萧索、孤寂的心情,独处、善思的作者形象跃然纸上。
  9.参考一:第一种译文,语言简洁,节奏明快,形式错落有致,如“我/宛如转蓬”,“像一片/桔叶”,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落叶飘零、人漂泊的情感。
  参考二:第二种译文,风格质朴,语言凝练,通过“轻薄”和“彷徨”,简明地指出环境氛围和作者惶惑的内心情感。
  10.D
  11.落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点出了事件和季节,渲染了文章零落、萧条、哀思的氛围,暗示了作者心绪不定和彷徨困惑的情感。
  12.作者借问题说明了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境况,表明了自己的困惑。作者在过去只是一个美国社会文化的观察者,选择了逃避,没有作出实际行动去融入美国社会。面对作者这种困惑与迷茫,与其逃避现实、沉溺于白日梦,不如化为行动,活在当下。
  
  7.这是一道关于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题,分值为3分,难度不大。
  第一步:判断本句是否使用修辞格,使用哪种修辞格。树叶非人,而写了它“经不住”,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第二步:还原修辞手法,指出本意。从表层原因来看,“经不住”秋天是因为美国的树木落叶早。
  第三步:挖掘深层含义,联系文章主旨和作者情感进行分析,从“当我看到周围一派秋色,看到在朝夕砭人肌肤的风里,雨一般飘飞的落叶,我是如何深深陷入悲哀之中啊!”一句看来,作者是借落叶引出自己的哀思。
  答题注意:组织答案要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流畅。部分考生只答出修辞手法和表层原因,要注意到本题分值为3分,还需要联系文章思想感情作答。
  8.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把握作者情感。这是高考常考的题型,首先应确定文段使用的表现手法。从松鼠、阴天、暮色、树叶、杜鹃、纸灯、山雪等描写来看,文章是通过景物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情。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具体内容和作家情感作答。
  9.本题是考查诗歌语言风格。可以任选一种风格来回答,要注意把握不同语言风格的特征。答题注意,回答语言风格类题目,要先明特色,再举例证,最后分析作用,即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0.本题考查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应明白词语本义,其次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境义,然后逐一阅读选项进行判断。
  “沉醉”的本义是沉浸在某种事物中。
  从文中找到与“沉醉”有关阐述,有三处:“我们并不是真的指望所有关梦都能成真,只是不断地追求着空洞的幻影,并在想象和希望中自我沉醉罢了”,“为了不去感到时间那可怕的重负,让它不至于使您屈膝于地,您就应该不停地陶醉”,“现在是应该沉醉的时候,如果你不愿做‘时间’的痛苦的奴隶,你就应该无休止地沉醉下去”。由此可以看到,当追逐理想、面对压力的时候选择的“沉醉”,实际上就是一种逃避。D正确。
  11.本题分析标题的内涵,理解文章线索。回答此类题目思路:
  第一步:理解题目本意。
  第二步: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
  第三步: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
  标题作为文眼,一般具有深刻的含义,或者隐含有多重的意思。标题的用意有:
  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②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
  ③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答题注意:考生基本能回答出“全文线索”这一点,对“落叶”具有的渲染、烘托的作用也能言及,但在表达上有所欠缺。因此,组织答案要注意,思路清晰,答题分清要点,尽量对号入座。
  12.本题属于拓展类题,出题角度更接近与社科文阅读中的推断题。任何推断和想象都不是空穴来风,都必须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出发,准确把握文章的观点,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沿着文章已有的思路往前延展开来。反过来,由推断和想象而得出的新的认知,也必须与文章的内容观点相吻合,是文章中相关信息的合理延伸。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应把握画线句子的含义,进而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
  画线问句包含两个方面内容,“去年”和“明年”。作者对“去年”的“我”做了一个总结,“我”只是一个美国社会文化的观察者;在作者对“明年”的问话中,表明了现在的“我”是一个逃避现实而没有作出实际行动的人。作者提出这一疑问,表达了自己的困惑。考生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如何解决这一困惑。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微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