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历考试>高考

问题:[现代文题]

今年是中国古代书院废弃11O周年_阅读题及答案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今年是中国古代书院废弃11O周年,重新思考中国书院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的大学改革与建设有重要意义。从唐中叶开始至晚清教育改制,书院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化教学组织机构延续了一千多年之久。一方面,书院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创新和传播高深学问,产生了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书院精神;另一方面,书院还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教育体制、管理制度和教学方法,并且受到宋以后各界的广泛重视与支持。
  中国特色的书院精神包括哪些?中国书院体现出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士志于道”,
  创办和主持书院的士人将儒家的“道”作为追求的目标。儒家士人之“道”的追求分为两个相互关联的层面:其一,以“道”修身,完善自我人格;其二,以“道”治世,完善社会秩序。大多数书院都将“德业”与“举业”统一起来,但是“德业”是目的,“举业”只是手段。为避免忽视“德业”目的而片面追求“举业”的教育趋向,书院学者对片面的应试教育进行了严厉批评。如南宋湖湘学派的奠基人胡宏在《碧泉书院上梁文》中指出:在科举取士的影响下,学界出现了“干禄仕以盈庭,警词章而塞路,斯文扫地,邪说滔天”的不幸状况。儒家文化强调“道”的信仰必须建立在知识追求的基础之上,书院成为宋代以后新儒家学者探讨高深学问的地方,以阐释人的意义、社会的和谐、天下的治理为核心的经、史、子、集之学是古代中国的高深学问。这样,书院就成为古代中国大学的代表。北宋中后期,新儒学家因为无法利用官方的机构研究和传播其学说,民间色彩浓厚、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书院成为他们的首要选择。一方面,书院求道的价值关怀体现出对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的追求,但这种人文关怀是建立在知识理性的基础上的;另一方面,书院的知识追求不是为知识而知识,学术创新总是以探求儒家之道的价值关怀为目的,从而体现出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统一的精神。
  书院能自主聘任山长或教职人员,主持书院者往往是一些在学术界、教育界声望很高的名师大儒,能够制定一整套体现出合乎书院精神的教学方法与制度。学术大师可以自由地到各地书院讲学,书院生徒也往往是择师而从、来去自由,使独立的学术追求更为便利与频繁,使书院在高度中央集权的中国古代社会中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
  反观当下,诚如梅贻琦先生所言“今日中国之大学教育,溯其源流,实自西洋移植而来,顾制度为一事,而精神又为一事”,其制度移植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大学文化可以照搬。中国书院制度同样可以为现代大学所借鉴,特别是书院精神和书院制度结合的教育体系。大学的构建需要在继承中国古代书院文化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对其精华部分加以现代化转化,使现代大学文化呈现出明显的中国气派。
  12、下面不属于中国特色的书院精神的一项是
  A.中国书院体现出“士志于道”的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将以“道”修身与以“道”
  治世结合起来。
  B.中国书院体现出知识追求的学术精神,探讨以阐释人生意义、社会和谐、天下治理为核心的学问。
  C.中国书院体现出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统一的精神,将对于“道”的追求与知识追求融合在一起。
  D.中国书院体现出书院制度的特点,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教育体制、管理制度和教学方法。
  1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大学并没有因袭中国书院的文化传统,其制度实乃移植西洋,然而民族文化精神无法复制与照抄。
  B.引用胡宏所说的“干禄仕以盈庭……邪说滔天”不良现象,意在针砭片面追求“举业”的教育趋向。
  C.在古代社会中,那些执着于以道为志的儒士创造了一种有利于自己精神追求的官方办学的书院制度。
  D.现代中国的大学的构建宜立足于古代书院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精华,使其呈现出明显的中国气派。
  14、根据文意,你认为古代书院对中国现代大学建设有哪些重要启示?(5分)

参考答案: 四.
  12、D
  13、C
  14.①书院精神与书院制度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可以为中国现代大学所借鉴;②继承书院文化的优秀传统,将书院文化转换为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汲取中国特色的书院精神营养,以重建中国现代大学的人文精神;④书院办学的独立性、自主权、自由性,可以为建设大学提供参照;⑤不单纯追求“举业”,即应试成绩,应重视人文精神的养育和光大。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微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