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历考试>高考

问题:[语言运用题]

综合语用_喜闻乐见B老少皆宜C炉火纯青D不一而足19下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筝,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放风筝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早期有关风筝的记载多与传递信息等军事活动有关。到唐代,风筝开始出现在文人诗歌中。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老少皆宜的玩具,而清明时节放风筝也成为一项普及的民俗活动。明代以后,风筝传播到世界各地,并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不断炉火纯青,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不一而足,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
  18.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喜闻乐见B.老少皆宜
  C.炉火纯青D.不一而足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
  B.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
  C.山东潍坊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国际风筝节
  D.山东潍坊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的国际风筝节
  20.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8.C19.B
  20.①句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交响乐由多人共同演奏,二者相似;③交响乐很有魅力,笛哨声也很有魅力,二者相似。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项,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符合语境。
  B项,老少皆宜:指老人和儿童都适宜,喻指适用的范围非常广。符合语境。
  C项,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此处前面由“不断”修饰,而“完美”境界应该只有一个,因此该词不符合语境。
  D项,不一而足: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符合语境。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
  “吸引……观赏和竞技”的主语应该是“国际风筝节”,CD两项主语是“山东潍坊”,与后句无法搭配,排除;
  A项,“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作“举办”的宾语,无法同时作后句的主语,同时“已经连续”缺主语,排除。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比喻修辞手法的能力。
  题干明确要求要分析比喻的“相似性”,首先要找出本体和喻体,再分析其相似点;画线句把“百哨齐鸣”比喻成“空中交响乐”,首先是声音上具有相似性;无数风筝上的哨声争相鸣响,正宛如“交响乐”的多人演奏,声音交织,在乐声的特点上也具有相似性;“具有独特的魅力”,风筝的哨声和交响乐一样都具有独特的魅力,体现了二者的相似性。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微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