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历考试>高考

问题:[语言运用题]

综合语用_梁实秋在他的《清华八年》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5题。
  梁实秋在他的《清华八年》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园里谈不到什么景致,不过非常整洁,绿草如荫,校舍十分甲(俭朴/简朴),但是一尘不染。工字厅后面是荷花池,池畔松柏参天,厅后匾额上的“水木清华”四字确是当之无愧。又有长联一副,颇为精彩: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我在这个地方不知乙(消磨/消耗)了多少黄昏。西园榛莽未除,一片芦蒿,登高西望,圆明园的断垣残石历历可见,俯仰苍茫,别饶野趣。___________这一带景色宜人,是同学们常来读书游憩而流连忘返的去处……
  清华园中的荷花池,后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更是如雷贯耳,招致的钦羡,使人丙(难免/不免)心生神往,希冀也能漫步在这荷花池畔,莘莘学子沐朝霞,送夕阳,书声与清风相应和,度过一段终生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
  1.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草如荫B.槛(jiàn)外山光C.芦蒿D.应和(hé)
  2.依次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俭朴消磨难免B.俭朴消耗不免
  C.简朴消磨不免D.简朴消耗难免
  3.文中加框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尘不染B.流连忘返C.如雷贯耳D.莘莘学子
  4.在文中第一段末句的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土山的背后,缓缓流动着一条小河,
  ②荷花池北岸上,可遥见一排高低起伏的土山,
  ③两岸微风拂柳,又是一方胜境。
  ④山上松柏茂盛,树下花草丛生,别有一番风致。
  A.④①③②B.②①③④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
  5.文中“工字厅”的长联因情景交融而颇有韵味。下面的对联与之意境最接近一项是
  A.天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
  B.山川佳色澄悬镜松竹清阴静读书
  C.贵客登堂谈真道高朋满座叙福音
  D.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参考答案: 1.A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与字形,能力层级为A级。
  A项,考查了对同音异形的辨识能力。应该是“绿草如茵”。
  2.C
  【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此题考查词义辨析的能力。简朴和俭朴,区别在于“简”与“俭”。前者着重指简单朴素,运用范围较广泛;后者只指生活作风方面,故前者符合“校舍”简单朴素的语境。故排除AB。消耗:(精神、东西、力量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逐渐减少。消磨:逐渐消耗;磨灭。也指“消遣,打发时光,浪费时光”。由“黄昏”可知,此处应为“消磨”,故选C。
  3.C
  【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与句意不符。故选C。
  4.D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层级E级。
  根据所给语句,可按照说明的先后顺序得出②,再按照由上而下的顺序得出④,也是对土山的景物的说明;再由前到后的顺序得出①,在内容上与①相吻合的是③。故选D。
  【举一反三】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
  5.B
  【考点】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意境。
  “工字厅”的长联除了情景交融,其意境是静幽闲适的。D无景物,首先排除;C写的是贵客盈门,高朋满座,是热闹的情景,也排除。A则是贺寿的对联,意境与“工字厅”的长联的意境相去甚远。只有B最佳。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微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