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历考试>高考

问题:[诗词题]

《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刘昚虚)鉴赏试题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暮秋扬子江①寄孟浩然刘昚虚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②。寒笛对京口③,故人在裹阳。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注】①扬子江:长江。因古有扬子津渡口而得名。扬子津南对京口。②越乡:此处是对东南地区的泛指。③京口:古城名,今江苏镇江市。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相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木叶纷纷下”化用“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纷纷”二字,突出了落叶之多,切合题目的“暮秋”节候,用词生动、准确。
  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极其形象的秋江暮景图,暮色苍茫,江水空明澄澈,林山暮色相融相依,江天相接,余光映照,一片青苍,以乐景衬哀情。
  C.五、六两句写作者临江眺望愈久,暮色愈浓重,凄紧的秋风,澎湃的水声,从视觉、听觉、嗅觉方面使人产生愁绪,“久”“长”反复感叹,更加强了这种愁绪的沉重感。
  D.七、八两句写江上升起一轮明月,皎洁明亮,江面漂浮一叶孤舟,月照孤舟,诗人想起自身仍羁旅越乡,不免想起家乡之月,故乡之思涌上心头。
  E.全诗从写景开始,到情、景交融,再到抒发怀人之情,感情逐步深化,层次分明,联系自然,从容不迫而又变化多姿,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技巧。
  15.诗歌九、十两句和最后两句不断变换角度表达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4.AE
  15.“寒笛对京口,古人在襄阳”是从自己方面着笔,写对襄阳故人的思念。诗人子啊月下吹笛,而这笛声只有长江对岸的京口听得到,原在湖北襄阳的友人孟浩然却是听不到的。作者以京口之近反衬襄阳之远。笛声难达,情思难传,思念之中也流露出怅惘之情。“咏思芳今夕,江汉遥相望”是从孟浩然对作者的思念着笔,表现江、汉两地的情思相牵。作者想象孟浩然今晚也在思念自己,此刻也在赋诗以表达久别后的怀念之情,分处汉水和长江两地的友人,彼此遥望。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微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