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2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胸怀大志但却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
22.全诗由实到虚,虚实结合。前两联为实写,首联写诗人夜宿旅舍,只能借酒浇愁,颔联“孤灯”“一剑”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颈联为虚写,以李广、刘琨自励,尾联虚实结合,展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后的深深悲痛。
2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例如,虚实结合等,结合着具体诗句,从其表达效果角度分析作答。读后可知,诗歌前两联为实写,后两联为虚写,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出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解答分析虚实结合手法试题可运用“指→析→点”三步法。“指”是用“虚实衬托、以虚衬实、以实衬虚、虚实对比”等术语准确判定诗句用了何种虚实结合手法。当不能准确判定虚实衬托、虚实对比等具体衬托类型时,最好用模糊的属概念“虚实结合”。“析”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虚写之景与实写之景分别是什么,还要指出虚写之景与实写之景间的关系。针对含多组虚实结合的古诗而设计的试题一定要分析出所有各组虚景与实景。“点”是用“离愁别绪、思乡怀人、恬淡闲适、清高孤傲、激愤憎恶、孤寂惆怅、凄苦烦闷、豁达乐观、建功立业、壮志未酬、忧国忧民、时光易逝、盛年难再、怀古伤今、物是人非”等术语,指出虚实结合手法所表达出的情感。答题步骤:1.概括实景、虚景;2.点手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以虚衬实;3.效果:a.前后对比,突出主旨、情感;b.互相映衬,烘托渲染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