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历考试>高考

问题:[诗词题]

《鸣沙过雁》(无名氏)鉴赏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鸣沙①过雁无名氏秋成河外锁斜晖,风卷晴沙拂地飞。过雁数声清堕玉,征人何处问寒衣?春雁王恭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注:①鸣沙,北魏至宋、西夏县名,治今中宁县鸣沙镇。
  8.在《鸣沙过雁》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雁的?请简要分析。
  9.两首诗通过“雁”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8.运用了烘托和比喻的手法。通过秋日斜晖、晴沙拂地冷清萧瑟的景象烘托了过雁南飞的艰辛,“清堕玉”运用比喻描写了过雁的鸣叫如玉石堕落在地上一样清脆。
  9.虽然两首诗都写到了“雁”,但是所表达出的感情是不同的。无名氏的诗通过雁的鸣叫想到征人艰苦的生活,流露出诗人对征人的悲悯情怀。王诗表达了自己不愿留在温暖舒适的他乡,想要返回家乡的急切心情。
  
  8.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理解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等;然后分析诗歌内容,《鸣沙过雁》前两联写景,借此突出“雁”的形象,因此用到的手法是烘托,第三联直接描写雁声,用到了比喻,最后一联联想到征人生发感慨。答题时第一步明确指出运用何种技巧,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技巧的表达效果。
  9.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对比鉴赏的能力。两首诗都写到了雁,但表达的感情不同,第一首体现情感的句子在尾联“征人何处问寒衣”,由前文雁的叫声联想到征人,表达了对征人的悲悯情怀;第二首体现情感的句子也在尾联“江南虽好是他乡”,明确表达了自己不愿在异乡,想回到家乡的情感。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微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