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历考试>高考

问题:[诗词题]

《洗竹》(王贞白)鉴赏试题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
  洗竹王贞白①道院竹繁教略洗②,鸣琴酌酒看扶疏。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锦箨裁冠添散选,玉芽修馔称清虚。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矸③节下书。竹罗隐篱外清阴接药阑④,晓风交戛⑤碧琅玕。子猷⑥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漫岁寒。[注]①王贞白(公元875年公元958年):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七年后(公元902年)授职校书郎,曾与罗隐、方干、贯体同唱和。②略洗:稍加砍除从竹的繁枝。③琅玕:翠竹的美称。下文“霜筠”义同。④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⑤交戛:交错缠结。⑥王徽之(公元338年公元386年),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生性高傲,放诞不羁,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
  8.两诗中“竹”的意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同为咏竹诗,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要点示例:①以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气氛。②烘托诗人高雅的志气、节操。③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诗内容。
  9.要点示例:相同点:①两诗都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托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欣赏竹林风光,终日相依。②两诗都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节情趣,寄托了淡泊处世的人生理想。诗人爱竹成癖,以竹为友。不同点:王诗要用长竿“钓巨鱼”,暗示他有高远的情怀,渴望有朝一日能报效朝廷,建功立业;而罗诗则运用典故,表示他更愿意过散淡悠闲的生活。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微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