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诗词题]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二)唐•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①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②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注】①鸂鶒(xī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②柘(zhè):一种树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两句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诗人颂扬村民勤劳智慧之意俱在其中。
B.三四两句诗描绘了美好和谐的农家生活,寄托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
C.后四句塑造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种人物,虽然着墨不多,可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D.此诗给人清新健美之感,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可谓独树一帜。
②下列诗句中孩童的形象特点与此诗中不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B.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C.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D.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宋•雷震《村晚》)
E.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
③全诗以山翁热情相邀收束,可谓戛然而止。请结合全诗分析这种笔法的表达效果。(4分)
●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