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历考试>高考

问题:[诗词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杨万里)鉴赏试题及答案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7分)
  昭君怨•咏荷上雨宋•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1)(原创)概括下阕中荷上雨的特点。(2分)
  (2)(原创)这首词的上阕对整首词“咏荷上雨”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2.【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典诗词的形象能力,能力层级为D。
  【答案和解析】答案:答案:灵动晶莹,1点1分。
  解析:解答这类题,需要抓住关键词,结合意境,进行概括。
  【思路点拨】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因什么而“感伤”。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
  【答案和解析】答案:虚写“午梦”泛舟西湖,烟雨迷蒙,荷香四溢的清新美景侧面烘托被“急雨打篷声”惊醒后欣赏到的眼前荷池跳雨的美景,更好地表达诗人对池荷跳雨的喜爱之情。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先明确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情感。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需要注意: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抒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诗词鉴赏】
  这首小令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自己梦中泛舟西湖和被雨惊醒后的情景。
  上片写梦中泛舟西湖花底,骤雨打篷,从梦中惊醒。“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扁舟”,小船;花底,花下。词人午睡,梦中驾着小船在西湖荷花之下泛游,烟雾缭绕的水面上荷花的香味四溢。这两句写的虽是梦境,但形象逼真,如同一幅绝妙的水墨画,淡笔素描,勾勒出湖面胜景的一个轮廓,呈现在读者面前。“急雨打篷声,梦初惊。”突然,一阵暴雨击打船篷的声音,把他从梦中惊醒,一瞬间,先前的扁舟、荷花、烟水顿时消失,可以想见,词人此时对梦境还有些留恋,对雨声打断他的美梦不无遗憾。
  下片写醒来所见景物,与先前的梦境相映成趣。“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却是”二字,承上启下,把梦境和现实串在一起。原来,先前梦中听到的“急雨打篷声”,睁眼一看,是雨点落在门前池塘中的荷叶发出的声音。“跳”字说明雨下得很急,与上片的“打”字相呼应。雨珠在荷叶上活蹦乱跳,形同一粒粒的珍珠,“珠珠”被雨点击散,又重新聚合,因此说“散了……还聚”,若不是观察仔细,是很难提炼出这样的佳句来的。“聚作水银窝,泻清波。”“水银”二字作比喻,形象地写出水珠在荷叶上滚动聚合的状貌。这两句是说,雨点聚多了,聚成水银般的一窝,此时叶面无法承受它的重量,叶上的积水便泻入池中。“跳”、“散”、“聚”、“泻”,四个动词连用,把雨打荷叶,荷叶面上水珠滚动,周而复始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
  词构思巧妙,意境新颖,梦境与现实对照写来,曲折而有层次,极富变化,细细品味,似乎看到晶莹璀灿的珍珠在碧绿的“盘”中滚动;似乎嗅到荷花的阵阵幽香,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微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