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历考试>高考

问题:[诗词题]

初见嵩山_张耒_诗歌鉴赏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初见嵩山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8.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9.“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6分)

参考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8.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与表现手法的能力。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2分;答出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9.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微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