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历考试>高考

问题:[诗词题]

江城子_秦观_诗歌鉴赏及答案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2分
  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2分
  【评分细则】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喻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喻青春流逝。抒发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
  同:①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②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2分
  异:①愁情及其程度:李词表现的是家国之愁,秦词表达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有所加强。②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2分
  【评分细则】同: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
  异:愁情及其程度:李词抒发的是家国之愁,秦词抒发的是,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有所加强。【要能区别愁情的不同】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要能区别手法的不同】
  例一:同:两词都将虚幻的愁情化作实物,用有形之物代替无形之愁,更具真是可感性。
  异:秦词表现的是时光流逝之愁,李词表现的是亡国之愁。
  【诗词赏析】
  《江城子》为词人秦观前期的暮春别恨之作。词之上片由“西城杨柳弄春柔”的描写,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下片由“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叹,到“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的描写,进一步抒发愁情别恨。
  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种柔情,“弄”字则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杨柳弄春柔”的结果,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以下写因柳而有所感忆:“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这里暗示,这杨柳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归舟,曾有离别情事在这地方发生。那时候,一对有情人,就踏过红色的板桥,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这儿话别。一切都记忆犹新,可是眼前呢,风景不殊,人儿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达的惆怅是深长的。
  下片“韶华不为少年留”是因为少年既是风华正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所谓既得之患失之。“恨悠悠,几时休?”两句无形中又与前文的“泪难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说不登则已,“一登”就在这杨花似雪的暮春时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在一下子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在感情的洪流中。这比喻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逐渐汇合,水到渠成的。
  此词写柳,妙在“弄春柔”一语,笔意入微,妥贴自然,将拟人手法于无意中出之,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此词写愁,妙在引而不发,语气委婉,最后由景触发一个巧妙的比喻:清泪、流水和离恨融汇成一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微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