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历考试>高考

问题:[诗词题]

灞上秋居_马戴_诗歌鉴赏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灞上秋居马戴①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①马戴,生卒年不详,生活于中晚唐之交的动荡年代。
  8前两联诗人所见哪些意象?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简析之。
  9.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试简析。

参考答案: 三、8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思乡之情。“落叶他乡树”,又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寄居在孤寺中的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自己羁留异地,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呢?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
  9烘托手法。
  “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声”烘托“静”的手法,露滴的声音使人感到寂静,其中的人又是如何彻夜难眠,孤独。“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孤独无依就显得更加突出了。“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微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