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历考试>高考

问题:[诗词题]

江宁夹口三首|舟下建溪_王安石|方惟深_诗歌鉴赏及答案

17.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7.(1“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2可以有三种答案:
  ①“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
  “心情”只要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不要求全面。
  ②“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的比较鉴赏能力。第一问难度不是很大,体现了诗歌的基本手法,注重语境与情境的营造,只有在合适的时间地点,才能产生相应的感情。第二问则是见仁见智,考察考生的比较鉴赏能力,这种题一般没有固定唯一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微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