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文言文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
[注]粥:通“鬻”[yù],贩卖。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B.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C.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D.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
B.“驷”意为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套着四匹马的车,“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驷”指战车。
C.“郊”,冬至日在南郊祭天。郊天之礼反映了古人愚昧无知,盲目崇拜的思想局限。
D.“六艺”在文中所指的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始于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有治国方术,任职大司寇期间,鲁国上下知礼守序,四方来服,齐人闻风恐惧。
B.黎鉏献策送美女骏马利诱季桓子以离间鲁国君臣,果然奏效,孔子不得已离开鲁国。
C.从文中季桓子的“喟然叹曰”可以看出,季桓子理解了孔子离开鲁国的原因。
D.司马迁高度评价了孔子,虽为布衣,却被后世学者崇拜,其学说被广泛尊为标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5分)
(2)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5分)
●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