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历考试>高考

问题:[文言文题]

《寇准,字平仲》阅读答案及翻译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寇准,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少英迈,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耶?”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真宗即位,迁尚书工部侍郎。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景德元年,准以集贤殿大学士位士安下。是时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
  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因请帝幸澶州。帝难之,欲还内。准曰;“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毋还而行。”帝乃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参知政事王饮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逸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遂请帝幸澶州。
  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觇军势。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众议皆惧,准力争之,不决。
  出遇高琼于屏间,谓曰:“太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对曰:“琼武人,愿效死。”准复入对琼随立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琼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注:狃:读作niǔ,因袭,拘泥。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准复入/对琼随立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
  B.准复入对/琼随立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
  C.准复入/对琼随立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
  D.准复入对/琼随立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又称内阁大学士(明及以后)、殿阁大学士等,也有协办大学士。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
  B.参知政事,官名,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唐制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之外他官任宰相职,给以“参知政事”等名义。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简称“参政”。
  C.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但终秦一朝未任命太尉;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宋徽宗年间重定武官制度后,太尉成为武阶官之首,明清以后不设太尉。
  D.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皇帝常常站在台阶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寇准是华州下邽人。年少时就英俊豪爽,十九岁就靠中进士,被宋太宗授官大理评事,尚书工部侍郎。
  B.报告军情紧急的文书一夜送来了五封,寇准不开封,饮酒谈笑和平常一样。说明寇准虽然没有看报告军情紧急的文书,但对军情了如指掌。
  C.契丹军队入侵,皇帝召集群臣商议亲自出征的事。副宰相王饮若请求皇帝到金陵去避难,蜀地人陈尧叟请求是帝到成都去避难,唯有寇准主张让皇上御驾亲征。
  D.在寇准和太尉高琼的鼓励下,皇帝渡过了黄河,坐临澶州的北城门楼上。这一举动稳定了军心,震慑了敌军,迫使契丹退了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
  (2)出遇高琼于屏间,谓曰:“太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

参考答案: 10.D.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其实是考查学生对文句内容的理解。断句的原则是“断开前后的分句都必须是完整的句子”。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称以及动词断句。先断易,再断难。首先默读一至两遍,大体了解文段语意,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根据句式特点,灵活运用断句方法:明虚实,定句读;明结构,找句式;找名词,定句读;看对话,定句读;明总分,定句读等。这是高琼和寇准的一段对话,每句都有人称变化,还有对话常用的标志性词语“曰”等等。这段对话大意如下:寇准又进去奏报,高琼跟进去站在庭下,寇准大声说:“陛下不认为我说的对,何不问一下高琼他们?”高琼随即抬头奏道:“寇准说的是对的。”寇准说:“机会不可错过,应当赶快起驾出发。”
  11.D.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12.A.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项错在“被宋太宗授官大理评事,尚书工部侍郎”,“尚书工部侍郎”是宋真宗封的。解答这道题,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正确解答这类题,需仔细阅读全文,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所写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然后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对照,找出错论。本题设计事件的时间出错。
  13.答案:、皇帝问寇准,寇准心里知道这两个人的阴谋,竟假装不知道,说:“谁是替陛下筹划这个计策的人?他的罪可以杀头。”
  、寇准退出来,在屏风间遇到了高琼,对他说:“太尉蒙受国家的恩惠,今天有意报答国家吗?”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和表述能力。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落实重点实词与虚词。
  附参考译文:
  寇准,字平仲,汉族,是华州下邽人。年少时英俊豪迈,十九岁时中进士。宋太宗选取进士,往往到殿前的平台亲自看望提问,年纪轻的人往往不予录用。有人教寇准增报年龄,寇准说:“我刚刚准备要踏上仕途,怎么可以欺骗皇上呢?”后来考取了,被授官大理评事。真宗即位,寇准任尚书工部侍郎。皇帝很早就想让寇准做宰相,担心他性格刚直,难于独自担任。景德元年,寇准以集贤殿大学士的官职排在毕士安之下。这时候,契丹南下入侵,派遣了一队游动的骑兵到深州和祁州一带掳掠,遇到小小的不利就领兵退却,徘徊往来,没有作战的意思。寇准说:“这是要麻痹我们。请训练军队,任命大将,挑选勇敢精锐的部队,据守要害的地方来防备敌人。”这一年冬天,契丹军队果然大规模入侵。报告军情紧急的文书一夜送来了五封,寇准不开封,饮酒谈笑和平常一样。
  第二天,同僚把这件事报告了皇帝。皇帝大惊,拿这件事询问寇准。寇准说:“陛下想要了结这件事,不过五天的时间。”于是请求皇帝亲临澶州。皇帝感到很为难,想回内宫。寇准说:“陛下一进去,那我就见不到您了,大事就完啦!请您不要回宫,马上就走。”皇帝于是召集群臣商议亲自出征的事,问有什么计策。副宰相王饮若,是江南人,请求皇帝到金陵去;陈尧叟,是蜀地人,请求是帝到成都去。皇帝问寇准,寇准心里知道这两个人的阴谋,竟假装不知道,说:“谁是替陛下筹划这个计策的人?他的罪可以杀头。现在陛下是神明威武的皇帝,武将和文臣都很团结,如果您亲自领兵出征,敌人自然而然就会逃跑。不这样,出奇兵打乱敌人的计划,坚守阵地消磨敌人的士气,使敌人困乏疲惫。从疲劳和安逸的形势来看,我们有必胜的把握。为什么要抛弃太庙太社,到楚、蜀这样边远的地方去呢?问题在于人心崩溃了,敌人乘势而入,天下还能够保住吗?”就请求皇帝到澶州去。
  到了澶州南城,契丹军队气势正旺盛,大家都请求皇帝暂时停留,来观察敌我形势。寇准坚决请求说:“陛下不过黄河,那么人心就更加恐惧,敌人也不会惊惧害怕,这不是用来取得军威获得胜利的办法。况且,王超领着强劲的兵力驻扎在中山,扼住了敌人的咽喉要塞;李继隆、石保吉领兵分别布成了大阵,扼住了敌人的左右两翼。各地赶来增援的军队每天都有到达的。为什么还疑虑而不前进呢?”大家议论起来都害怕,寇准权力争辩,未能决定。
  寇准退出来,在屏风间遇到了高琼,对他说:“太尉蒙受国家的恩惠,今天有意报答国家吗?”回答说:“我是军人,愿以死报效国家。”寇准又进去奏报,高琼跟进去站在庭下,寇准大声说:“陛下不认为我说的对,何不问一下高琼他们?”高琼随即抬头奏道:“寇准说的是对的。”寇准说:“机会不可错过,应当赶快起驾出发。”高琼立即指挥卫士推皇帝乘坐的车子前进,皇帝于是渡过黄河,坐临澶州的北城门楼上。远近的士兵看见皇帝车上的伞盖,跳跃着欢呼,声音传到几十里以外,契丹士兵听到欢呼声,惊愕不已,连队列都混乱了。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微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