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历考试>高考

问题:[文言文题]

《卢象昇,宜兴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象昇设伏大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与牛兰。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时,嗣昌、起潜①主和议。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决策议战,然事多□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昇提残卒,宿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昇遣廷麟往乞援,不应。师至蒿水桥,遇清兵。
  象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死。一军尽覆。
  侯弘文者,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挚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
  【住】①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射,将略熟习
  B.逐贼崖高峻
  C.天下援兵督促
  D.顺义驻扎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然事多□嗣昌、起潜挠
  ②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
  ③背负二十四矢□死
  A.①因②且③乃B.①为②而③以
  C.①因②而③以D.①为②且③乃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B.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C.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D.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象昇作战总是勇往直前,甚至身负重伤也斗志不减,令贼寇闻风丧胆。
  B.杨嗣昌、高起潜主张同清军和谈,卢象昇反对这种妥协行为,决心以死报效祖国。
  C.卢象昇陷入清军的重围之中,仍然奋勇杀敌,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D.侯弘文追随卢象昇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象昇麾兵作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4分)
  ②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3分)
  (2)卢象昇为什么会兵败?请根据文本分析。(3分)

参考答案: 5.【解析:选C。督:监督指挥】
  6、【解析:选B。“为”意为“被”,与“挠”组合,然而事情再三被杨嗣昌、高起潜阻挠,“而”意为“表因果,所以”,杨陆凯担忧敌众之徒毁坏卢象昇的尸体,所以就趴在卢象昇的尸体上,“以”,同“而”的用法,表修饰,杨陆凯背上被射了二十四支箭而死。】
  7.【解析:选A。”顾往往不尽其用”的“顾”和“顾安所得酒乎”中的“顾”的意思一样,表示“只是”,只是时常怀才不遇。“用矣”独立成句,表示即使他们被任用,有的人就开始阻碍他做事甚至逼死人。“要之”的意思是“总而言之”,表示下文是总括性的话,总之这也是天意啊】
  8.【解析:选D。“卢象昇赶去救援”错误,原文为“象昇上疏救,不得,”】
  9.①【解析:卢象昇带领军队跟敌人打仗,喊话的声音很大,从上午到下午,炮弹发射光了,箭也没有了】
  ②【解析:老百姓因此为侯弘文的感到遗憾而赞叹卢象昇的】
  【解析:①清兵南下,三路出师②提残卒③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晟遣廷麟往乞援,不应④自辰迄未,炮尽矢穷】
  【文言文参考译文】
  卢象昇是宜兴人。卢象昇虽然是个读书人,但是他擅长射击,娴熟于用兵谋略。六年,贼子侵犯到京城附近的地区,占据着西山,卢象昇攻打他们使他们退出占领区。贼子逃跑回到西山,包围了冷水村,卢象昇策划埋伏狠狠地重创了贼人。卢象昇每次上阵地,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和贼人搏斗,贼人的刀都碰到马鞍都不在意,没有了马就徒步作战。把贼人追逼到高峻的悬崖边,一个贼子从山顶射箭射中了卢象昇的额头,卢象昇却提着战刀作战更加迅猛。贼人惊骇逃走,互相警告说:卢廉使谁遇到谁就会杀死,不可以进攻他。
  九月,清兵驻扎在牛兰这个地方。皇帝召唤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进入营地护卫。皇帝上次卢象昇尚方宝剑,监督指挥国内增援的部队。卢象昇穿着麻布衣服和草鞋,出征前在城郊向战士宣布作战意义表明决心。在那个时候,杨嗣昌、高起潜主张和清兵停战、讲和。卢象昇听说这件事之后,情绪激昂地感叹说:“我蒙受国恩,,遗憾不能死得其所,如果国灭,我宁愿断头死去啊!”卢象昇定出计策讨论作战方案,然而事情再三被杨嗣昌、高起潜阻挠。卢象昇上书请求分配兵力,于是选择了宣、大、山西三帅属于卢象昇指挥,关、宁诸路则归属高起潜。卢象昇表面上监督指挥国内军队,但实际上可以指挥的不到两万人。卢象昇的军队驻扎在顺义。
  清兵从三条路分别向南方进军……卢象昇率领着战败剩馀的军队,住在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军到贾庄。高起潜掌握关、宁的军队在鸡泽这个地方,鸡泽距离贾庄有五十里路程,卢象昇派遣杨廷麟前往高起潜处请求支援,高起潜没有答应请求。卢象昇的军队在到达蒿水桥的时候遭遇清军。
  卢象昇带领中军,虎大威带领左军,杨国柱带领右军,成功作战。第二天,清军数万骑兵包围了卢象昇军队三圈。卢象昇带领军队跟敌人打仗,喊话的声音很大,从上午到下午,炮弹发射光了,箭也没有了。卢象昇奋力投身作战,后面随从的骑兵都和他一起上前作战,卢象昇搏杀了几十个敌人,身上遭到四支箭三把刀的伤害,才倒地。杨陆凯担心敌众毁坏卢象昇的尸体,所以趴在卢象昇的身上,杨陆凯背上被射了二十四支箭而死。卢象昇整个军队全都覆灭了。
  侯弘文是一个德行或才智出众的人。将自己的家产分发,招募滇军追随卢象昇讨伐贼人。侯弘文率领着招募兵到达楚地,巡抚王梦尹将侯弘文以侵扰驿站的罪名上报给皇帝。卢象昇上书解救侯弘文,但没有成功,侯弘文最后被放逐至边地、军台戍守。老百姓因此为侯弘文的感到遗憾而赞叹卢象昇的。
  评价说:危险动乱的时代,不是没有贤能人士。只是经常无法让他们发挥才能。即使他们被任用,有的人就开始阻碍他们做事甚至一定要逼死他们。如此,人如果实在要做这样的事,总之,这都是天意。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微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