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文言文题]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书过善人事[清]薛福成嘉庆十九年,淮南州县旱饥。含山滨江之乡,有铜城闸镇者,岁比有秋,邻县饥民扶老襁幼就食者数千人。乡人大惊,为阖户罢市,自门隙之。众无所得食,益汹汹。处士过实圃先生恐有变,亟出慰之曰:“诸君饥求食,当谋所以食尔,请与诸父老议之。”明日集里中好善者,富出财,贫输力,自倡巨赀,绸缪经纪,张席隙地以居之;老羸妇孺,计口赋食;佣其壮者于四乡农户,俾自食其力;寒有襦,病有药,殁有棺,孕且育者厚赒之;给以旷壤,课对蔬菜;储水具,警火灾。其冬,山乡得雨。遗丁壮以所得佣值,归而种麦,麦熟,乃各挈妇子归,欢声彻衢巷。呼曰:“善人,善人。”由是四方至者,皆知有过善人云。
余同年友竹潭孝廉,先生孙也。光绪五年正月,竹潭手一册,请余书其事;且述先生训曰:“吾家仅万金产,以振饥耗其半。次年,岁大穰,粜谷倍蓗利,遂复其初。人何惮而不为善哉!”余谓此先生勉子孙为善之言耳。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破产以求仁;即勉之,而报非可必得,将遂不振人之急乎?彼其时但以活人为心耳,虽尽耗其产何虑!惟然,故仁术无不周,而泽之被人者弘;卒受天佑,其产可复,而其后必昌,报施之理然也。嗟夫!方饥氓索食汹汹,人以引避为智,相率闭拒,则彼计无复之,势将剽夺,一乡被其患,而过氏无独全之理。先生挺然以一身肩其任,弭变之智与恤难之仁兼至,究亦无损于其家。故知存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失;去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得。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
过先生讳华,字曙初,号实圃。他行多可述者,非大义所存,故不着。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孕且育者厚赒之赒:接济B.乃各挈妇子归归:返回
C.而泽之被人者弘被:覆盖D.究亦无损于其家究:推究
3.下列四组中,全都能体现过善人善举的一组是()(3分)
①处士过实圃先生恐有变②自倡巨赀,绸缪经纪
③老羸妇孺,计口赋食④遗丁壮以所得佣值,归而种麦
⑤吾家仅万金产,以振饥耗其半⑥粜谷倍蓗利,遂复其初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铜城闸镇的百姓看到邻县饥民扶老携幼来哄抢粮食,非常惊惧,唯恐躲之不及,这和过善人的善行形成鲜明的对比。
B.过善人联合乡里其他爱做善事的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赈济灾民,让他们度过了难关,体现出他的睿智和高尚情怀。
C.过善人的孙子竹潭跟作者同榜录取为举人,是作者的好友。后来竹潭请作者记下过善人的事迹,因而有了本文。
D.作者认为,存有计较得失的心理的人,于公于私都会有所失;摒弃计较得失的心理的人,于公于私都会有所得。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佣其壮者于四乡农户,俾自食其力。(3分)
答:
(2)彼其时但以活人为心耳,虽尽耗其产何虑!(3分)
答:
●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