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历考试>高考

问题:[文言文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_试题答案及翻译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王守仁①,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②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业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守仁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亲率锐卒屯于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守仁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十余日诇③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贼守,我越南昌□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安阳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节)
  【注】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②刘瑾:明朝武
  宗时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③诇:音xiòng,刺探,得知。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授刑部主事寻:不久
  B.出大江,安庆薄:迫近
  C.宸濠舟浅,仓卒易舟遁胶:粘住,搁浅
  D.与论朱子格物大指:拇指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吾欲以计挠□
  ②今九江、南康已□贼守
  ③我越南昌□相持江上
  A.①之②为③与B.①之②于③与
  C.①其②为③以D.①其②于③以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B.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C.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D.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守仁年轻时就文武双全。因上奏章救戴铣等人得罪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B.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部队驻扎在上杭,佯装撤兵,然后出其不意直捣敌人营寨,俘虏、杀伤敌人七千多。
  C.宁王朱宸濠叛乱,王守仁调兵遣将,准备直捣南昌,不料消息泄露,引起朱宸濠
  怀疑。
  D.朱宸濠从安庆回师救南昌,连船结成方阵,官军放火烧船,活捉了朱宸濠。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3分)
  ②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4分)
  (2)王守仁的学术思想冠绝有明一代,影响深远。请依据选文,用自己的话归纳其取得如此学术成就的主观原因。(3分)

参考答案: 5文言实词DD项“指”通“旨”,“旨”意为“意思”。
  6文言虚词A①根据语境,此处应为代词,做宾语,故选“之”恰当;②“守”是“掌管,占领”之意,填入“为”表被动才符合语境;③由“相持”可知,此处写敌我双方的对峙,应填入“与”,且后面省略虚词“之”。
  7文言断句D“直捣南昌”不能断开,故A、C项错;“逆击之湖中”一句,“湖中”是“逆击之”的后置状语,不能断开,故A、B项错。
  8内容归纳C错误一:“王守仁调兵遣将,准备直捣南昌”,这是王守仁派间谍用檄文传命府县的内容,其本意并非准备“直捣南昌”,而是虚张声势,阻挠叛军顺江直下。错误二:“不料消息泄露”。这是王守仁的反间计,消息泄露是有意为之。
  9.
  【文言翻译】
  ①推荐勋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举”“自代”“俟”三个词译对各给1分;共3分。】
  ②慨然感叹说:“道就在这里呀。”从此深信不疑。当世学者聚集在一起跟从他,社会上于是就有“阳明学”的称法。【“喟然”、“是”、“从之”译对各给1分;“大意”1分;共4分。】
  【信息筛选与概括】
  “①虚心求教”;其他两点不变。②阅读广泛;③静处体悟。【3分。答对一条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微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