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文言文题]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崔宁,本贝州安平人,后徙卫州。世儒家,而独喜纵横事,因落魄,客剑南。又从李宓讨云南,行军司马崔论悦之,荐为牙将。宝应初,蜀乱,山贼乘险,道不通。严武白宁为利州刺史,既至,贼遁去,由是知名。及武为剑南节度使,过州,心欲与俱西,而利非所属,使宁自为计。宁曰:“节度使张献诚见疑,难辄去。然献诚嗜利,若厚赂之,宁可以从大夫矣。”武然之,以奇锦珍贝遗献诚,且求宁,献诚果喜,令自移疾去。武遂奏为汉州刺史。吐蕃引杂羌寇西山,破柘、静等州,有诏收复。于是武遣宁将而西,既薄贼城,城皆累石,不得攻,惟东南不合者丈许,谍知之,乃为地道,再宿而拔,拓地数百里。虏众惊相谓曰:“宁,神兵也!”及还,武大悦,装七宝舆迎入成都,以夸于军。
永泰元年,武卒。行军司马杜济、别将郭英干皆请英干之兄英乂为节度使,宁与其军亦丐大将王崇俊。奏俱至,而朝廷既用英乂矣。英乂恨之,始署事即诬杀崇俊,又遣使召宁。宁托拒吐蕃,不还。英乂怒,因出兵,声言助宁,实欲袭取之,即徙宁家于成都,而淫其妾媵。宁惧,益负阻。英乂乃自将讨之,会天大雪,马多冻死,士心离,遂败归。宁闻英乂损裁将卒,下皆恨怒,又毁玄宗冶金像,乃令军中曰:“英乂反,辄居先帝旧宫。”乃进薄成都。英乂阵城西,与宁战,不胜,走灵池,为韩澄所杀。
大历三年来朝。历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宁西川节度、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尚书右仆射。
朱泚乱,帝出居奉天,宁后数日至,帝喜甚。宁谓所亲曰:“上聪明,从善如转规,但为卢杞所惑至此尔。”因潸然涕下。杞闻之,思有以构宁于帝。王翃与宁有隙,杞微闻,与谋。会泚行反间,而除柳浑为宰相,署宁中书令。时朔方掌书记康湛为盩厔尉,翃逼湛诈作宁遗泚书献之,杞遂奏:宁初无效顺心,向闻与贼盟署中书令,今果后至,复得所与贼书,反状明甚。若凶渠外逼,奸臣内谋,则大事去矣。”因俯伏歔欷曰:“臣备位宰相,危不能持,颠不能扶,罪当死。帝命左右扶起之,乃召宁至朝堂,云使宣慰江淮。俄而中人引宁幕后,使二力士缢杀之,年六十一。
初,命陆贽草制,贽索宁与泚书,将坐其事。杞复云:“书已亡。”宁死,籍其家,中外冤之。帝乃赦宁亲属,而归其资云。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再宿而拔拔:攻克
B.丐大将王崇俊丐:请求
C.思有以构宁于帝构:出卖
D.颠不能扶颠:跌倒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心欲与俱西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且求宁,献诚果喜卿但暂回家,吾今且报府
C.即徙宁家于成都而控于地而已矣
D.则大事去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宁出身儒家而喜纵横,落魄客居剑南,后被行军司马崔论举荐为牙将。宝应初年,蜀地动乱,严武奏请让他担任利州刺史,崔宁赴任,山贼就逃跑了。
B.崔宁在汉州刺史任上表现出优异的军事才能,令敌军佩服。崔宁奉命率军收复失地,靠近城后,侦察选择了恰当的地点,用挖通地道进攻的战法获得胜利。
C.崔宁富有谋略,在与节度使郭英乂的斗争中获胜。王崇俊被杀后,崔宁识破了郭英乂的图谋,拒不奉命赴召,崔宁抓住有利时机以平叛之名攻打郭英乂。
D.崔宁遭人陷害,含冤被杀。朱泚作乱,王翃逼迫康湛伪造崔宁给朱泚的信件献给皇帝,并上奏皇帝崔宁谋反,卢杞又假装自责博得皇帝信任,崔宁被缢死。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节度使张献诚见疑,难辄去。然献诚嗜利,若厚赂之,宁可以从大夫矣。(4分)
(2)上聪明,从善如转规,但为卢杞所惑至此尔。(3分)
(3)贽索宁与泚书,将坐其事。杞复云:“书已亡。”
●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