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历考试>高考

问题:[文言文题]

(五)、阅读下文,完成_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

(五)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17.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18.(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2)函梁君臣之首
  (3)举天下之豪杰(4)夫祸患常基于忽微
  
  19.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尔其勿忘乃父之志(本文)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殽之战》)
  B.世言晋王之将终也(本文)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C.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本文)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D.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本文)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2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5分)
  (1)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
  (2)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
  
  21.(1)请分析“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三者之间的关系。(3分)
  
  
  
  
  (2)本文作为一篇史论文,“简而有法”,请结合这一评论赏析本文的写作特点。(3分)
  
  。

参考答案: 17.(1)推究用匣子装全细小的事情(2分)
  18.B(3分)
  19.(1)这以后出兵作战,就派部下用一副少牢去宗庙向晋王祷告,并请出那些箭,用锦囊装着,肩背着它,走在队伍的前面,等到胜利归来后,再把它放还宗庙。(3分)
  (2)或者探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人为的原因呢?(2分)
  20‘三者紧密相连,层层深入。“盛衰”是总的史论观点;“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是“盛衰”一句的具体化,“忧劳”、“逸豫,,即“人事”,“兴国”、“亡身,,即“盛衰,';“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又是对“逸豫可以亡身”的进一步具体阐释。
  21.“简”:简单叙史,选取庄宗由盛到衰的典型史实,高度概括。丈1分)“法”:多重对比,盛衰对比、胜负对比、人事与天命、忧劳与逸豫等等多重对比,先扬后抑,感慨淋漓,发人深思。(3分)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微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