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文言文题]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丽江从教日记(节选)
徐霞客
先是途中屡有飞骑南行,盖木公先使其子至院待余,而又屡令人来,示其款接之礼也。途中与通事者辄唧唧语,余不之省。比余至,而大把事已先至矣,迎入门。其门南向甚敞,前有大石狮,四面墙垣之外,俱巨木参霄。
甫入,四君出迎,入门两重,厅事亦敞。从其右又入内厅,乃拜座进茶。即揖入西侧门,搭松棚于西庑之前,下藉以松毛,以示重礼也。大把事设二卓,坐定,即献纸笔,袖中出一小封,曰:“家主以郎君新进诸生,虽事笔砚,而此中无名师,未窥中原文脉,求为赐教一篇,使知所法程,以为终身佩服。”余颔之。拆其封,乃木公求余作文,并为其子斧正。书后写一题曰:“雅颂各得其所。”余与四君,即就座拈毫,二把事退候阶下。
下午,文各就。余阅其作,颇清亮。二把事复以主命求细为批阅。余将为举笔,二把事曰:“馁久矣,请少迟之。后有茶花,为南中之冠,请往一观而就席。”盖其主命也,余乃从之。由其右转过一厅,左有巨楼,楼前茶树,盘荫数亩,高与楼齐。其本径尺者三四株丛起,四旁萎蕤下覆甚密,不能中窥。其花尚未全舒,止数十朵,高缀丛叶中,虽大而不能近觑。且花少叶盛,未见灿烂之妙,若待月终,便成火树霞林,惜此间地寒,花较迟也。把事言,此树植与老把事年相似,屈指六十余。余初疑为数百年物,而岂知气机发旺,其妙如此。
已还松棚,则设席已就。四君献款,复有红毡、丽锁之惠。二把事亦设席坐阶下,每献酒则趋而上焉。四君年二十余,修皙清俊,不似边陲之产,而语言清辨可听,威仪动荡,悉不失其节。为余言北崖红映之异。时余欲由九和趋剑川①,四君言:“此道虽险而实近,但此时徙诸出豆者在此,死秽之气相闻,而路亦绝行人,不若从鹤庆便。”肴味中有柔猪、牦牛舌,俱为余言之,缕缕可听。柔猪乃五六斤小猪,以米饭喂成者,其骨俱柔脆,全体炙之,乃切片以食。牦牛舌似猪舌而大,甘脆有异味。惜余时已醉饱,不能多尝也。因为余言,其地多牦牛,尾大而有力,亦能负重,北地山中人,无田可耕,惟纳牦牛银为税。盖鹤庆以北多牦牛,顺宁以南多象,南北各有一异兽,惟中隔大理一郡,西抵永昌、腾越,其西渐狭,中皆人民,而异兽各不一产。腾越之西,则有红毛野人,是亦人中之牦、象也。
抵暮乃散。二把事领余文去,以四君文畀余,曰:“灯下乞细为削抹,明晨欲早呈主人也。”余颔之。四君送余出大门,亦驰还郡治,仍以骑令通事送余。东南二里,宿村氓家。余挑灯评文,就卧其西庑。
(选自古诗文网《徐霞客游记》,有改动)
【注释】①九和:今作九河,在丽江县西境,石鼓以南。剑川:明为剑川州,隶鹤庆军民府,治今剑川县治金华镇。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余至,而大把事已先至矣比:等到B.馁久矣,请少迟之馁:饥饿
C.每献酒则趋而上焉趋:争先D.以四君文畀余畀:给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以为终身佩服以示重礼也
余初疑为数百年物全体炙之,乃切片以食
从其右又入内厅,乃拜座进茶而又屡令人来
乃木公求余作文,并为其子斧正。而路亦绝行人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徐霞客受到礼遇的一组是(3分)
①即揖入西侧门,搭松棚于西庑之前,下藉以松毛②而此中无名师,未窥中原文脉,求为赐教一篇
③后有茶花,为南中之冠,请往一观而就席④四君献款,复有红毡、丽锁之惠
⑤而路亦绝行人,不若从鹤庆便⑥惜余时已醉饱,不能多尝也
A.①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⑥D.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地处偏远,当地头领把远游到此的徐霞客当作中原文化的代表,盛情款待,并聘请他为刚入学宫的四个儿子的家庭老师。
B.饭前请客人欣赏茶花,是丽江人热情好客的习俗,不可不从。
C.徐霞客不仅酷爱旅游,而且文才横溢。当地头领书信中恳请他做的文字工作,他立马就完成了。
D.本文叙述了丽江人对于出水痘者的处理方法,对了解明代天花传染病及徙避办法,有重要的价值。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⑴途中与通事者辄唧唧语,余不之省。(3分)
⑵其花尚未全舒,止数十朵,高缀丛叶中,虽大而不能近觑。(4分)
⑶修皙清俊,不似边陲之产。(3分)
●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