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历考试>高考

问题:[文言文题]

金濂,字宗瀚,山阳人,永_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金濂,字宗瀚,山阳人。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御史。宣德初,巡按广东,廉能最。改按江西、浙江。捕巨盗不获,坐免。盗就执,乃复官。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察司、巡按御史察廉能者,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帝嘉纳之,用荐迁陕西副使。
  正统元年上书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多议行。三年擢佥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濂有心计,善筹画,西陲晏然。宁夏旧有五渠,而鸣沙洲、七星汉、伯石灰三渠淤。濂请浚之,溉芜田一千三百余顷。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八年秋拜刑部尚书,侍经筵。
  福建贼邓茂七等为乱,都督刘聚、都御史张楷征之,不克。十三年十一月大发兵,命宁阳侯陈懋等为将军往讨,以濂参军务。比至,御史丁瑄已大破贼。茂七死,余贼拥其兄子伯孙据九龙山,拒官军。濂与众谋,羸师诱之出,伏精兵,入其垒,遂擒伯孙。帝乃移楷讨浙寇,而留濂击平余贼未下者。会英宗北狩,兵事棘,召还。言者交劾濂无功,景帝不问,加濂太子宾客,给二俸。寻改户部尚书,进太子太保。
  时四方用兵,需饷急,濂综核无遗,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国用得无乏。初,帝即位,诏免景泰二年天下租十之三。濂檄有司,但减米麦,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三年二月,学士江渊以为言,命部查理。濂内惭,抵无有。给事中李侃等请诘天下有司违诏故。濂恐事败,乃言:“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于是给事中御史劾濂失信于民,为国敛怨,且讦其阴事。帝欲宥之,而侃与御史王允力争,遂下都察院狱。越三日释之,削宫保,改工部。吏部尚书何文渊言理财非濂不可,乃复还户部。濂上疏自理,遂乞骸骨,帝慰留之。东宫建,复宫保。寻复条上节军匠及僧道冗食共十事。五年卒官,以军功追封沭阳伯,谥荣襄。
  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然接下多暴怒。在刑部持法稍深。及为户部,值兵兴财诎,颇厚敛以足用云。
  (节选自《明史•金濂传》,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洪武间故事故事:事情,事例
  B.西陲然晏:安宁
  C.请并不及额者旌:表彰
  D.若概减免,国用何资:供给,资助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盗就执,复官B.①濂参军务
  ②今其智反不能及②木欣欣向荣
  C.①侃与御史王允力争D.①至以严办称
  ②恍惊起长嗟②或因寄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金濂“有才”的一组是
  ①上书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
  ②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
  ③濂与众谋,羸师诱之出,伏精兵,入其垒
  ④濂综核无遗,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
  ⑤濂檄有司,但减米麦,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
  ⑥吏部尚书何文渊言理财非濂不可
  A.①②⑤B.②⑤⑥C.①③④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濂早年在奉诣巡察广东时,就表现突出,政绩卓著,后来在巡视江西、浙江时却因捕捉盗贼不力被免职,盗贼被擒获后,又官复原职。
  B.金濂在正统元年任宁夏镇守都指挥使时,善于筹划,疏浚淤塞的水渠,并建议激发当地富裕百姓纳粮的积极性,使得边地粮食储备充裕。
  C.金濂作为军务参赞随陈懋等讨伐叛贼邓茂七,虽然没有赶上诛灭邓茂七的战事,但在清剿余贼,捉拿伯孙时,却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
  D.景帝初年下诏免除景泰二年全国租税的十分之三,金濂没有遵旨照办,后来学士江渊向皇上谈到此事,皇上命户部调查处理。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嘉纳之,用荐迁陕西副使。(3分)
  (2)帝乃移楷讨浙寇,而留濂击平余贼未下者。(4分)
  (3)于是给事中御史劾濂失信于民,为国敛怨,且讦其阴事。(3分)

参考答案: 三、
  9.A
  10.D
  11.C.
  12.B.(金濂在正统元年只是建议设宁夏镇守都指挥使,在正统三年他才被任命为佥都指挥使,兴修水利等事,也都是在这一任职期间做的
  四、
  13.皇上嘉许采纳了他的建议,因被推荐升任陕西副使。(3分。注意“嘉”“纳”“用”“荐”等字的意义
  皇上于是调张楷去讨伐浙江的贼寇,而留下金濂扫平还没捕获的其余贼人。
  于是给事中和御史都弹劾金濂失信于民,给国家积敛怨恨,并且还揭发了他的隐私。
  文言文参考译文:
  金濂,字宗瀚,山阳人。永乐十六年中进士,被授予御史。宣德初年,做广东巡按,他的廉洁和才能最突出。后来改巡按江西、浙江。因没能把大盗抓获,被免职。盗贼就擒后,他才得以官复原职。他曾说郡县官员贪污,应敕令按察司、巡按御史考察廉洁能干的人,就如洪武年间的做法那样,再派使者去慰劳和奖赏,这样则官员清浊自分,守法而有治绩的官员也受到鼓励。皇上嘉许采纳了他的建议,因被推荐升任陕西副使。
  正统元年,他上书请将各卫的缺官补上,增加宁夏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这些建议多经过讨论后实行。正元三年,他升为佥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金濂有心计,善于筹划,西陲平安无事。宁夏过去有五条水渠,而鸣沙洲七星、汉伯、石灰三条渠已经淤塞。金濂请求疏通它们,可灌溉一千三百多顷荒芜的田地。当时皇上下诏令富民交纳粮食助边,交纳一千石以上的可得玺书褒奖。金濂说边防地区粮食很贵,请对达不到这个数目的人也进行表彰,边粮储备因此得到充实。八年秋他被任命为刑部尚书,侍奉讲经筵。
  福建贼邓茂七等人作乱,都督刘聚、都御史张楷前去征讨,没能取胜。正元十三年十一月,朝廷征调重兵,命宁阳侯陈懋等人为将军前去征讨,用金濂参赞军务。他们到达时,御史丁瑄已打败了叛贼,邓茂七已死,其余的贼人拥戴他哥哥的儿子邓伯孙占据九龙山,抵抗官军。金濂与众人商议,用战斗力差的士兵引诱他们出来,而埋伏的精兵便攻入他们的堡垒,于是擒住了邓伯孙。皇上于是调张楷去讨伐浙江的贼寇,而留下金濂扫平还没捉住的其余贼人。正值英宗到北方狩猎,军情紧急,金濂被召回。议论者纷纷弹劾金濂无功,景帝不理会,加封他为太子宾客,发给他两个职务的俸禄。不久他改任户部尚书,进封为太子太保。
  当时四面有战事,粮饷需要紧迫,金濂全面安排计划,提出十六项节减开支的建议上奏实行,避免了国家财政匮乏的局面。当初,皇上即位时,下诏免除景泰二年全国租税的十分之三。金濂发文给有关官员,只减征米麦,其他折收银两和布匹丝帛照旧征收。景泰三年二月,大学士江渊对皇上谈到此事,皇上命户部调查处理。金濂心中惭愧,抵赖说没有。给事中李侃等人请求责问天下有关官员违反诏令的原因。金濂担心事情败露,便说:“银两布匹和丝帛,诏书上没写明,如果一概减免,国家的开支靠什么呢?”于是给事中和御史都弹劾金濂失信于民,给国家积敛怨恨,并且还揭发了他的隐私。皇上想宽宥他,而李侃和御史王允极力反对,于是把他关进都察院监狱。过了三天把他放了出来,削去太子太保之衔,改到工部任职。吏部尚书何文渊说理财非金濂不可,于是又调他回户部。金濂上疏自述,顺便请求退休,皇上安慰挽留他。东宫太子设立后,恢复金濂太子太保之衔。不久他又提出节减军匠和僧道人员过滥的食粮等十项建议上奏。五年,他在任上去世。因军功追封他为沭阳伯,谥荣襄。
  金濂刚毅果断,有才干,所到之处以办事认真严厉著称,但对待属下多脾气暴躁。在刑部时,他执法过严。到他任户部尚书时,正值用兵,国家财物短缺,他大肆收取重税来保证供给充足。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微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