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文言文题]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
《金石录》三十卷,取上自三朝、下迄五季,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①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后二年,出仕宦,日就月将,渐益堆积。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②。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令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金人陷青州,已皆为煨烬矣。建炎己酉夏五月,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葬毕,余无所之。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从卫在洪州,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遂尽委弃。余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时驻跸③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复赴越,又赴杭。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赴外廷投进。到越,已移幸四明。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后官军收叛年,取去。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惟有书画观墨可五七麓④,常在卧榻下。在会稽,卜居士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或者天意以金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选自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有删节)
注释:①侯:古时士大夫平辈之间的尊称,这里李清照用以指称自己的丈夫赵明诚。②铅椠:铅:文字;椠:记录文字的木片。这里指文字的校勘工作。③跸:帝王出行的车驾。④麓:筐。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衣取半千钱质:抵押
B.簿甲乙,置书册 簿:书籍
C.被旨知湖州知:任知州
D.已移幸四明幸:封建帝王到达某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计无所出而还之 李牧连却之
B.夜尽一烛为率如今人方为刀俎
C.以中否角胜负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乃十去其七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说明家藏文物典籍“得之艰”“失之易”的一组是
①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
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③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
④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
⑤金人陷洪州,遂尽委弃
⑤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
A.①②⑥B.②④⑤ C.①①③④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既小中见大,由家庭而见国家,又因物及人,由典籍文物的得失聚散而见人世的悲欢离合,所以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认识意义。
B.文中记灯下校书赏画,已是兴致淋漓,饭后指述典故,比赛胜负,以致茶倾怀中,更见夫妇融洽的雅趣,一时欢愉气氛,跃然纸上。
C.丈夫辞世后,其生前珍爱之物遇乱尽失,给作者以沉重的打击;但“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一句表明她已最终想通,不再为外物所累。
D.本文叙事清晰,层次分明,文情跌宕,达到了文由情生、情由文见的“自然而工”的境地,极易拨动读者的心弦。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3分)
(2)闻金人犯京师,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4分)
(3)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3分)
●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