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历考试>高考

问题:[文言文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_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胡治奋乎?乃者①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奋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②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注]①乃者:往日,上次。②顜(jiǎng):明确。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参免冠曰谢:道谢
  B.以为“岂朕与”少:轻视
  C.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趣:通“趋”,赶快
  D.然百姓秦之酷后离:遭受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反取酒张坐饮谓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
  B.欲务声名者,辄斥去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
  C.陛下观臣能孰萧何贤参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D.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此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曹参“清净”“无为”的一组是()
  ①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②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
  ③至者,参辄饮以醇酒④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⑤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参当初地位卑微的时候,跟萧何交好;等到曹参做了将军、萧何做了相国后,他们的友情才有了间隙。但萧何在临终时,向皇上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B.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后,做的事情都没有什么变更,全都遵循萧何制定的制度,而且整天痛饮美酒。许多官员见曹参不做事情,他们都一起来他家劝说他。
  C.汉惠帝对相国不理政事感到奇怪,怀疑他是轻视自己,于是叫曹参的儿子回家后试着问他的父亲。结果,他儿子被曹参狠狠地教训了一番,既挨打又挨骂。
  D.司马迁认为曹参清静无为的治国策略符合当时的情况,有利于百姓的休养生息,所以受到天下人的赞美。
  9.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下列文句断句。(3分)
  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3分)
  ②惠帝让参曰:“胡治奋乎?乃者我使谏君也。”(3分)

参考答案: 5.A
  6.B
  7.B
  8.B
  9.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①整天喝酒,不请示皇帝、不处理国事,凭什么忧虑天下呢?(共3分。日,每天,1分;请事:请示、做事,1分;何以:凭什么,1分
  ②惠帝责备曹参:“你为什么要惩罚曹奋呢?上次是我派他去劝说你的。”
  参考译文:
  平阳侯曹参,是沛县人。秦朝时曹参做沛县的狱掾,而萧何做主吏,他们在县里已是有名望的官吏了。曹参当初地位卑贱的时候,跟萧何关系很好;等到曹参、萧何分别做了将军、相国后,便有了隔阂。到萧何临终时,萧何向孝惠皇帝刘盈推荐的贤臣却只有曹参。曹参接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做事情没有任何变更,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曹参挑选各郡和诸侯国中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官员,以及很老实厚道的人,就召来任命为丞相的属官。那些言语文字苛求深奥,想极力追求声誉的官吏,曹参就斥退撵走他们。曹参自己整天痛饮美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以及宾客们见曾参不理政事,上门来他家的人都想有话相劝。这些到来的人,曾参就拿美酒给他们喝。过了一会儿,有的人想说些什么,曹参又让他们再喝酒。这些人直到喝醉后离开,始终没能够机会开口劝谏。如此习以为常。相国住宅的后园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里整天饮酒歌唱大叫。曹参的随从官员们很厌恶这件事,但对此也没有处理的办法,于是就请曹参到后园中游玩,一起听到了那些官吏们醉酒高歌狂叫的声音。随从官员们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制止他们。曹参竟然反而叫人取来美酒、布设座席痛饮起来,也与那些官吏们高歌呼叫互相应和。曹参见人有细小的过失,总是隐瞒遮盖,因此相府中无事。
  曹参的儿于曹奋做中大夫。汉惠帝对曹相国不理政事觉得奇怪,认为“相国是在轻视自己吗?”。于是对曹奋说:“你回家后,试看私下方便时问问你父亲:‘高帝刚刚永别了群臣,皇上又很年轻,您身为相国,整天喝酒,也不向皇上请示、处理政事,凭什么为国家担忧呢?’但不要说这些话是我告诉你的。”曾奋假日休息时回家,闲暇时陪着父亲,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规劝曹参。曹参听了大怒,就打了曹奋二百板子,说:“赶快进宫侍奉皇上去,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谈论的。”到曹参上朝时,惠帝责备曹参说:“为什么要惩罚曹奋呢?上次是我让他规劝您的。”曹参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自己仔细考虑,您和高帝谁更圣明英武呢?”惠帝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参说:“陛下看我和萧何谁更贤能?”惠帝说:“您好像比不上萧何。”曹参说:“陛下说的这番话很对。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非常轻松地治理天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也可以吗?”惠帝说:“好。您休息去吧!”曹参做汉朝相国,前后有三年时间。他死了以后,被谥为懿侯。曹参之子曹奋接替了他父亲的侯爵之位。百姓们歌颂曹参的事迹说:“萧何制定法令,明确划一;曹参接替萧何为相,遵守萧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变。曹参施行他那清净的政策,百姓因而安宁和谐。”
  太史公说:曹相国曹参攻城野战的战功这样之多的原因,是因为他跟淮阴侯韩信一起共事。等到韩信被消灭,而位列侯爵成就功业,惟独曹参据有其名。曹参做汉朝相国,极力主张清净无为的治国策略,极为符合道家的学说。百姓遭受秦朝的酷政统治以后,曹参给予他们休养生息的时机,所以天下的人都称颂他的美德。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微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