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文言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说车赠杨诲之
扬诲之将行,柳子起而送之门,有车过焉,指焉而告之曰:“若知是之所以任重而行于世乎?材良而器攻,圆其外而方其中然也。材而不良,则速坏。工之为功也,不攻则速败。中不方,则不能以栽,外不圆,则室拒而滞。方之所谓者箱也,圆之所谓者轮也。匪箱不居,匪轮不涂,吾子其务法焉者乎?”曰:“然。”
曰:“是一车之说也,非众车之说也,吾将告子乎众车之说。祥①而旷左,革而长毂以载,巢焉而以望,安以爱老,辎以蔽内,垂绥而以畋,载十二旒。而以庙以郊烈陈于庭,其类众也。然而其要,存乎材良而器攻,圆其外而方其中也。是故任而安之者箱,达而行之者轮,恒中者轴,挶而固者蚤,长而挠,进不罪乎马,退不罪乎人者辕,却暑与雨者盖,敬而可伏者轼,服而制者马若牛,然后众车之用具。
今杨氏,仁义之林也,其产材良。诲之学古道,为古辞,冲然而有光,其为工也攻。果能恢其量若箱,周而通之若轮,守大中以动平外而不变乎内若轴,摄之烈刚健若蚤②。引焉而宜御乎物若辕,高以远乎污若盖,下以成乎礼若轼,险而安,易而利,动而法,则庶乎车之全也。《诗》之言曰:四牡騑騑,六辔如琴。孔氏语曰:左为六官,右为执法。此其以达于大政也。凡人之质不良,莫能方且恒。质良矣,用不用,莫能以圆遂。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遇阳虎必曰诺,而其在夹谷也,视叱齐侯类蓄狗。不震乎其内。后之学孔子者,不志于是,则吾无望焉耳矣。”
诲之,吾戚也,长而益良,方其中矣。吾固欲其任重而行于世,惧圆其外者未至,故说车以赠。
(选自《柳宗元集》)
[注]①祥:指祥车,古代车干的一种。下文的“革”“安”“轴”等也指不同种类的车。②蚤:车轮上的构件.指车辐入轮圆的部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良而器攻攻:精巧
B.进不罪乎马罪:怪罪
C.果能恢其量若箱恢:扩大
D.摄之以刚健若蚤摄:拉拽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材而不良,则速坏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B.方之所谓者箱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高以远乎污若盖险以远,则至者少
D.则吾无望焉耳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段作者就近取譬,用门前经过的马车形象地说明做人的道理:材良而器攻,圆外而方中。前者强调要培养学业和品格,后者指出要重视处世方法。
B.第二段列举不同用途的车子,用推理的方法得出各种车均要做到外圆内方,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各部件的作用,以此指出做人要具备各种不同的能力。
C.文章主要采用比喻和借代手法,借车的事理说明处世的道理,前两段先说一车再说众车,虽略有重复,但文章的主旨得到了强化,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D.“说”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本文保持了“说”的说理特征,但又融入了赠文的特点,贯穿全文的是作者对杨诲之的赞美、勉励和严格要求,情理兼美。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知是之所咀任重而行于世乎?(3分)
译文
(2)匪箱不居,匪轮不涂,善于其务法焉者乎?(3分)
译文:
(3)凡人之质不良,莫能方且恒。质良矣,用不用,其能以圆遂。(4分)
译文:
●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