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文言文题]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维岳传
戴名世杨维岳,字五奠,一字伯峻,庐州巢县人也。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尝以文见知于郡守,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代请,可得金数百。维岳曰:“犯罪自有公法,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岂敢以是为公累。”郡守以是益敬重之。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三复流涕。慕文文山之为人也,画像以祀之。
崇祯中,陕西盗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维岳曰:“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乃徒步诣军门往谒,可法故好士,一见奇之。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维岳捧檄泣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毁家以为士民倡,而人皆无应者。
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时福王世子即位南京,改明年为弘光元年。维岳条列时务十三事,上陈当事。未一岁,北兵渡江,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维岳泣曰:“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位,为文祭之而哭于庭。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亦却之,曰:“践土而思禹功,食粟而思稷德。吾家世食胶庠之泽,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剃发,维岳不肯。人谓:“先生曷避诸?”维岳曰:“避将何之,吾死耳!”其子对之泣,维岳曰:“小子!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搜先人遗文,付其子曰:“当谨守之。”乃作《不髭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整衣冠诣先世神主前,再拜入室,气息仅存。人来观者益众,忽张目视其子曰:“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顷之遂卒。是岁弘光元年七月二十九日也,年五十六。闻者莫不为之流涕,私谥为文烈公。
(节选自《戴名世集》,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适富民有犯法者适:恰巧
B、郡守以是益敬重之益:利益
C、乃徒步诣军门往谒诣:前往
D、今值国事如此值:遇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尝以文见知于郡守若亡郑有益于君
B、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为文祭之而哭于庭则群聚而笑之
D、闻者莫不为之流涕今者项庄拔剑舞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维岳生性谨慎,恪守忠孝节义;他喜爱读书,曾因自己的文章和不为钱财所动的品格而深获当地郡守的敬重。
B、一向崇敬文天祥为人的杨维岳,仰慕同时代的名臣史可法;当史可法传檄天下捐资救国时,他毁家纾难以响应。
C、获悉福王世子在南京即位的消息,杨维岳曾上书朝廷贡献救国计策;得知史可法壮烈殉国后,杨维岳痛不欲生。
D、清兵到达下令剃发时,杨维岳拒绝接受;他不躲避灾难,选择绝食而死,可见他已经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了。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5分)
(2)维岳捧檄泣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5分)
●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