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历考试>高考

问题:[文言文题]

夜坐自述贻自南上人(明_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夜坐自述贻自南上人①
  (明)张鼐
  性不解治生,客居更臈②,旅馆四壁立。金马门③吏故善贫,月俸所入,裁给薪水。间损其一二,供佛如来灯,为儿子祈福。马上时携百钱,遇贫儿号者,辄量施之。长安肉价颇高,独韭腐与南方相当,能甘澹素食,小奚奴经月不尝肉味。闲日,谨闭门。或无过客,则科头坐斗室,不衫不袖,啜茶以供冷腹,至终日突不黔,性所适也。或俸钱所入略赢,辄分之书贾,贷其直之半而读之,贾人徵利,局龊不堪,则倾囊而应。大率囊累累空者,多坐此。夜惟一榻一衾,独故乡同志者至,则抵足而寝,论古今之慨,夜分不倦。客来无论新故,度是日有酒数升,则欣欣强之坐,且语且嚼,倒瓶而止。遇交际劳攘,笔墨繁困,则子夜焚香,诵《楞严》一两段。性鲁,故不甚解,聊以淘汰渣滓而已。长安有僧,号自南,僻居城之西隅,以情静自胜。散堂后,时往过,偕论奢糜观。渠又能从世法内下无碍转语,每一往复,豁然参解,若渴人之饮醍醐。似此客居,几忘年月。每念为诸生④时,杜门不通世事,于世颇不宜,而独好读书,至钱不得裹纸中。山妻操作,枵腹相视,乃始为谭经傭,以糊其口。又不肯误人子弟,好行其直,非分所得,或得之有故者,不屑向俗人作较量,往往唾千金于途,傲然不顾,其食贫固宜。第拙此一事,而幸不没我恬澹所好,今来长安,中遵而行之,粗能自乐。向令当日略有徵逐妄想,转念堕落,涓涓江河,决坊谁砥?是今日客子冷落,大为一身苦海矣。忆吾执友郁孝廉先生之言曰:“书生解为文,宁解为人亦犹是也,先定其草藁,而后真焉,蔑不工矣。”先生没十二年,此语至今耿耿也。余不忘先生之言,其敢忘我诸生时耶?
  【注释】①上人:旧时指僧人。②臈:即“腊”,佛教戒律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夏季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成一腊。亦特指僧侣受戒后的岁数或泛指年龄。③金马门:汉代宫门名,学士待诏之处;后借指翰林院等机构。④诸生:明清两代称考取秀才已经入学的生员。封建科举制时代,在太学等处学习的人统称生员,唐代指在太学学习的监生,明清时代指通过最低一级考试,取入府、县学的人,俗称秀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啜茶以供冷腹,至终日不黔突:烟囱
  B.大率囊累累空者,多此坐:打坐
  C.性,故不甚解鲁:鲁莽
  D.似此客居,忘年月。几:多次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往往唾千金途故燕王欲结
  B.且语嚼,倒瓶而止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C.独故乡同志者至,则抵足寝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D.每念诸生时,杜门不通世事单于使陵至海上,武置酒设乐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自叙的形式从眼前的居处方式写起,又回忆为诸生时的往事,向自南上人表明了自己的恬淡自适的性格,也砥砺自己坚持修为。
  B.自南上人是自己学佛的师傅,自南上人能够从生活中的浅显的事情中悟出深刻的佛学道理,从他那里,作者得到了很多启发感悟。
  C.在文章中作者也提到了自己的挚友郁孝廉先生的话,挚友的话里渗透着深刻的做人道理,若干年后作者依然清楚记得这些话语。
  D.在客居长安的生活中,作者抚今追昔,以严格的修养标准要求自己,虽已为官,依然过着虽清苦却恬淡自如的生活。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马上时携百钱,遇贫儿号者,辄量施之。
  (2)或无过客,则科头坐斗室,不衫不袖,啜茶以供冷腹。

参考答案: 二、
  4.A5.C6.B
  7.
  马上时携百钱,遇贫儿号者,辄量施之。
  译文:骑马常常携带百钱,遇到号哭着的贫穷的孩童,就酌量施舍给他们。
  .或无过客,则科头坐斗室,不衫不袖,啜茶以供冷腹。
  译文:有时没有造访的客人,就光着头坐在狭小的屋里,不穿外衣,小口喝茶用来饱腹。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微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