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答案:D。【A着装B校对C鲜有所闻】 行伍: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后用“行伍”泛指军队排列的行列。彳亍:慢步行走;形容小步慢走或时走时停。着装:(1穿着服装(2服饰。少不更事: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造诣:指学问、艺术等达到的程度。(用于在某行业有一定成就的人,也就是一般用在有名气的人身上。校对:根据定本核对抄本或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从事校对工作的人。珐琅:涂料名。又称“搪瓷”。用石英、长石、硝石和碳酸钠等加上铅和锡的氧化物烧制成,涂在铜质或银质器物上,经过烧制,能形成不同颜色的釉质表面。茕茕孑立: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蟊贼:吃禾苗的两种害虫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弹劾: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由国家专门机关(如国会对违法失职或职务上犯罪的官吏,采取揭发和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勖勉:亦作“勗勉”,即勉励。鲜有所闻:很少听说。圭臬:土圭和水臬。古代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仪器。比喻标准、准则和法度;可以据此作出决定或判断的根据。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肖像:用图画、素描或其他绘画手法描绘某人脸部的像。迤逦:曲折连绵貌指唱歌声和鸟鸣声的悠扬圆转斜延貌;延伸貌缓行貌渐次;逐渐。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备考提示】《考试说明》要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主要是识记多音字和难读字。多音字,顾名思义,就是一字多音。在汉语中,一字多音现象主要是因一字多用而产生的变调或异音现象,如“行、着、更、校、鲜、肖”。这一类多音字用口诀法、联想法等方法记忆非常有效。比如:“银行发行股票,报纸刊登行情;你这着真绝,让他干着急,又无法着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自力更(gēng生的方针不但不能更(gēng改,而且要更(gèng加发扬光大。上校到校场找人校(jiào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