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务员>国家公务员

问题:[单选题]

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各家往往以早期记载的五帝、三代作为理想标准,衡量各诸侯国的治理效果。孔子欲恢复周礼,表明他心目中是认可周代文武之治的。荀子反对孟子言必称三代、盲目崇拜先王的历史观,而大讲“法后王”,认为今胜于古。汉代儒家的古今观主要是秉承了孔、孟先师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是古非今论,而东汉前期思想家王充则旗帜鲜明地提出“汉盛于周”的历史发展标准。宋代以后,又多了个汉唐评价标准。到底三代与汉唐孰优孰劣,人们也辩论不已。其实,争论背后的实质是用什么样的模本看待当时的治理成效。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

表明古代治国思想的历史借鉴

B、

阐述各家对治国效果的评价依据

C、

列举各家治理方案的主要差异

D、

叙述了国家治理理念的历史沿革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型------本题为态度观点题,方法为总结原文、选择最优

第二步:分析题干
文段第一句是说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各家以五帝、三代作为理想标准来衡量各诸侯国的治理效果,第二句是说孔子认可周代文武之治,第三句是说荀子反对孟子的历史观,认为今胜于古,第四句是说汉代儒家主张是古非今论,第五句是说宋代以后又多了个汉唐评价标准,后两句是强调实质是用哪种模本来看待治理成效,文段前三句是举“孔子、孟子、荀子”的观点,来描述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各家对治国效果的不同评价依据,后四句是举“汉代儒家、东汉思想家、宋代以后”,同样是在说明不同时期各家对治国效果的不同评价依据,所以整个文段主要就是阐述各家对治国效果的评价依据,所以选B。

第三步:分析选项
A选项:文段只是说衡量治理效果的标准,并没有说“历史借鉴”,所以A错。

C选项:文段说的是各家的评价标准,而不是“治理方案”,所以C错。

D选项:文段重在强调评价治理效果的标准,而不是治理国家的理念,所以D错。

故本题选B。
【2017-吉林甲-027】

相关题目:

微信端